[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排渣和搅拌的沼气池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497655.X | 申请日: | 2013-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0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 发明(设计)人: | 蒋正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正贵 |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 地址: | 223600 江苏省宿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搅拌 沼气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沼气池,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排渣和搅拌的沼气池。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各类沼气池在农村大量推广普及,提高了农村生物能源利用率,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促进了畜禽、鱼牧和种植业联动发展,形成了绿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向沼气池内装入各种原料、水以及发酵菌种,密封后启动使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原料发酵后产生可燃烧使用的沼气,作为洁净能源供用户使用。沼气池需要定期排渣,一般用1-2 年后由于渣满导致产气空间变小,人们通常使用抽渣机抽渣,但往往不容易彻底,而且一些机械也难以完全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还得用人工下池清渣,对人身安全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尤其是,沼气池运行后,原料液体的表层会形成浮渣,时间久了,浮渣结壳,液体表面就会形成一层硬壳,影响发酵过程,降低沼气产量,也阻碍了形成的沼气从原料内上升到发酵池上方的贮气室。因此需要定期对沼气池内的液体进行搅拌,现有技术是在发酵池内设有电动搅拌装置,该装置增加了技术和成本的投入,不利于向农村进行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排渣、自动搅拌的沼气池,无需人工、也无需增加机械设备,便可以实现自动将发酵池内的沉渣带出,并使用带出的水回流发酵池,形成循环,对发酵池内原料形成搅拌作用,有利于产生沼气。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排渣和搅拌的沼气池,包括设有池口的发酵池,池口通过池盖密封,还包括进料管和排渣室,所述发酵池底部设有出料管,出料管另一端与排渣室连通,出料管的出料口高于排渣室的底部;所述排渣室还通过溢流管与蓄液池连通;所述蓄液池通过回液管连通至进料管管壁上的出液口,回液管上设有单向阀门。
所述溢流管的流入口高度等于出料管的出料口所在高度,溢流管的流出口所在的水平高度低于流入口。
所述回液管的入液口设于蓄液池底部,所述入液口所在水平高度大于出液口所在水平高度。
所述单向阀门设于出液口处。
所述进料管从发酵池上方竖直向下通入。
所述排渣室设于发酵池上方与进料管相对的一侧。
所述蓄液池设于排渣室的旁侧。
所述发酵池的俯视投影中部为矩形,两端为圆弧形;所述进料管设于发酵池的一端,排渣室和蓄液池设于发酵池的另一端。
所述池盖设有向下凸出的内塞,所述内塞直径逐渐缩小,所述池口内设有与内塞侧壁相贴合的斜面,所述池盖上方设有横置的盖栓,所述盖栓的两端固定于池口两侧。
内塞的侧壁与池口斜面之间填充有塑料泡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沼气池自身结构的连通器原理,将发酵池的沉渣压倒排渣室,再由人工从排渣室内将沉渣清理出来。而且,在发酵池自动排渣的过程中,沉渣在排渣室内沉淀后,会析出一定量的水,这些水会溢流到蓄液池中,当发酵池内沼气因使用而减少后,水便会从蓄液池回流到发酵池内,由于进料管和出料管在相对的两个方向,因此整个沼气池系统形成了一个水的循环回流系统,促使了发酵池内的原料和水时刻在进行搅拌,既有利于发酵池内原料的充分发酵,也有利于生成的沼气上升到发酵池上部的贮气室,比现有的沼气池产气量多出25%至3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方向视图。
图3为图1中B方向视图。
图4为图1中C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设有池口的发酵池1,池口通过池盖2密封,在发酵池两端还设有进料管3和排渣室4,在发酵池1的底部设有出料管5,出料管5的另一端连通至排渣室4内,出料管5的出料口50高于排渣室4的底部。
排渣室4是利用连通器原理与发酵池1连通,当发酵池1内的原料产生沼气时,在发酵池1上部形成气室。随着沼气的增多,气室的压力增大,便会将发酵池1内的原料沉渣往排渣室4挤压过去,因此可以从排渣室4将挤压上来的沉渣清理出去,间接地就是在清理发酵池内的沉渣。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沼气的连续产生,再通过进料管3送入新的原料。
进料管5的出料口50高于排渣室4的底部是为了便于沉渣在排渣室内沉淀,沉渣与水分离,水在沉渣上方。本发明设有蓄液池7用于收集在排渣室4沉淀后分离出的水。如图2所示,排渣室4还通过溢流管6与蓄液池7连通,该溢流管6的流入口60高度等于出料管的出料口50所在高度,而溢流管的流出口61所在的水平高度低于流入口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正贵,未经蒋正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76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