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模终端的省电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6018.0 | 申请日: | 2013-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1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章梁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H04W8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梁丽超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终端的省电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使用多模终端的DBB的睡眠模式和醒来模式,控制并输出PWRCTRL1/PWRCTRL2的状态值CLK1_EN/CLK2_EN;使用CLK1/CLK2和CLK1_EN/CLK2_EN,控制RF TRX输出CLK1_OUT/CLK2_OUT;将CLK1_OUT/CLK2_OUT作为多模终端待机状态和工作状态的高速时钟源发送给DBB的MODEM和SOC/BUS/Peripheral。通过本发明,可以使多模终端在一个DRX周期内缩短modem子系统的醒来时间,加长睡眠时间,进而达到了减少待机功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模终端的省电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4G时代的到来,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宽带高速(LTEcategory420MHz带宽,150Mbps下行/50Mbps上行的速率及LTE CA category7<20+20>MHz带宽,300Mbps下行/100Mbps上行速率)的数据业务具有很大传输优势,同时又能保持现有2G/3G(尤其是2G)优良的语音业务优势,使用这种先进技术可以达到投资少,网络运营成本少的效果。由于多模双待/双通可以达成这样的目标,因此,双待/双通将会是移动网络通讯运营商倾向的运营模式,然而,此模式目前最大的瓶颈之一是待机功耗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如何降低多模双待/双通终端待机功耗较大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模终端的省电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模终端的省电方法,包括:使用多模终端的DBB(Digital Baseband,数字基带)的睡眠模式和醒来模式,控制并输出PWRCTRL1/PWRCTRL2的状态值CLK1_EN/CLK2_EN;使用CLK1/CLK2和CLK1_EN/CLK2_EN,控制射频收发信机RF TRX输出CLK1_OUT/CLK2_OUT;将CLK1_OUT/CLK2_OUT作为多模终端待机状态和工作状态的高速时钟源发送给DBB的调制解调器MODEM和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总线BUS/外围设备Peripheral。
优选地,DBB具有Weak Pull High Function功能。
优选地,在使用CLK1/CLK2和CLK1_EN/CLK2_EN,控制射频收发信件RF TRX输出CLK1_OUT/CLK2_OUT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控制PMIC(Power Management IntegratedCircuit,电源管理集成电路)打开/关闭输出电源VLK1_EN/VLK2_EN;通过控制VLK1_EN/VLK2_EN的方式控制VCTCXO OR CYSTAL是否输出时钟。
优选地,多模终端的制式包括以下组合之一:4G/3G作为一待一通,以及2G作为另一待一通;4G作为一待一通,以及3G/2G作为另一待一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模终端的省电装置,位于多模终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用于使用多模终端的数字基带DBB的睡眠模式和醒来模式,控制并输出PWRCTRL1/PWRCTRL2的状态值CLK1_EN/CLK2_EN;第二控制模块,用于使用CLK1/CLK2和CLK1_EN/CLK2_EN,控制射频收发信件RF TRX输出CLK1_OUT/CLK2_OUT;发送模块,用于将CLK1_OUT/CLK2_OUT作为多模终端待机状态和工作状态的高速时钟源发送给DBB的调制解调器MODEM和系统级芯片SOC/总线BUS/外围设备Peripheral。
优选地,DBB具有Weak Pull High Function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60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