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核酸单分子检测的样本小皿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95121.3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5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斐;赵琳;单衍可;徐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核酸 分子 检测 样本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样本小皿,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核酸单分子检测的样本小皿。
背景技术
基因芯片Microarray技术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微加工技术,将数以万计、乃至百万计的特定序列的DNA片段,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硅片、玻片等支持物上,构成的一个二维DNA探针阵列。但是传统的基因芯片技术无法定量检测,也无法观察单个核酸分子的构象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核酸单分子检测的样本小皿及其制备方法。该样本小皿包括底板和玻璃盖板,底板与盖板之间连接并形成一个以上的腔室,每个腔室靠近底板的一面开有与外界连通的进口与出口。该样本小皿的制备方法为:取实验室常用的载玻片作为底板,在载玻片上钻两个小孔作为进口和出口,并清洗干净,取两段双面胶粘贴于载玻片上,双面胶间留有狭缝,进口和出口位于狭缝之间,再将实验室常用的干净的盖玻片作为盖板贴于双面胶另一面,形成一个通道,用环氧基树脂将通道的两端封口,从而形成样本小皿。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用于核酸单分子检测的样本小皿,其腔室的形状为长方形,进口与出口设置在长方形相互远离的两端。
前述的用于核酸单分子检测的样本小皿,其长方形腔室的宽为4至6毫米,长方形腔室的高为0.1至0.2毫米,长方形腔室的长为10至30毫米。
前述的用于核酸单分子检测的样本小皿,内腔的玻璃盖板表面上非特异性吸附有生物素化的牛血清蛋白,生物素化的牛血清蛋白上特异性结合有亲和素,亲和素上特异性结合在生物素化的寡核苷酸的一端,生物素化的寡核苷酸的另一端上标记有Cy5荧光分子。
进一步的,前述的样本小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1:将溶解于缓冲液T50的生物素化的牛血清蛋白注入小皿的内腔中,静置4至6分钟;
步骤2:往内腔中注入缓冲液T50,将没有非特异性吸附于内腔中的生物素化的牛血清蛋白洗脱;
步骤3:将溶于缓冲液T50的亲和素注入内腔中,静置1分钟;
步骤4:往内腔中注入缓冲液T50,将没有特异性结合于生物素化的牛血清蛋白上的亲和素洗脱;
步骤5:注入一端标记有Cy5荧光分子的生物素化的的寡核苷酸到内腔中,使其与亲和素特异性结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用于核酸单分子检测的样本小皿具备多个腔室,一个样本小皿支持多组实验;(2)本发明的用于核酸单分子检测的样本小皿容易制备,利用实验室环境资源即可制得;(3)本发明的用于核酸单分子检测的样本小皿可以结合荧光倒置显微镜,实现对核酸分子的定量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核酸单分子检测的样本小皿的宏观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用于核酸单分子检测的样本小皿的宏观结装配炸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核酸单分子检测的样本小皿内腔玻璃表面微观结构图a
图4为本发明的用于核酸单分子检测的样本小皿内腔玻璃表面微观结构图b
图5为本发明的用于核酸单分子检测的样本小皿内腔玻璃表面微观结构图c
图6为本发明的用于核酸单分子检测的样本小皿内腔玻璃表面微观结构图d
载玻片1,盖玻片2,内腔3,进口4,出口5,小管6,双面胶7,生物素化的牛血清蛋白8,亲和素9,生物素化的寡核苷酸10,Cy5荧光分子11,寡核苷酸12,Cy3染料分子13,待测样本核苷酸1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实验室环境下易于制作的用于核酸单分子检测的样本小皿及其制备方法。结合图1和图2,首先在载玻片1上钻两个直径在0.6至1毫米的孔,作为样本小皿的进口4和出口5,溶液最终都是通过进口4和出口5流进和流出的。进口4和出口5是相对的,取决于从哪个孔注入液体。
接着对载玻片1和盖玻片2进行清洗。一种优选的清洗方案为:先于10%的Alconox清洗剂中超声清洗20min,再于水中超声清洗5min,再于丙酮中超声清洗15min,然后于1mol/L的KOH中超声清洗20min,最后用去离子水漂洗载玻片1。清洗完毕后还可选择性的使用丙烷喷枪燃烧成像面,目的是为了去除残余的荧光有机分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5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