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量子点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3519.3 | 申请日: | 2013-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5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俊;李佳;高可政;邵自强;张仁旭;王文俊;李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北方世纪纤维素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65 | 分类号: | C09K11/65;H01F1/42;B82Y30/00;B82Y40/00;B82Y20/00;B82Y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 磁性 荧光 功能 纳米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壳结构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碳量子点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磁性荧光复合材料由于既具有磁响应性又有荧光可示踪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生物分离、纳米药物应用、生物和化学传感等。值得一提的是,磁性荧光复合材料是活体中显像的重要工具,他可以通过磁共振成像监测,也可以通过荧光光学成像。
虽然研究人员已经对磁性荧光双功能生物材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生物相容性差,生物可降解性差,磁性荧光双功能生物材料的毒性,以及如何保有磁性内核与荧光材料的固有性质,制备磁性、荧光性能优异的双功能材料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磁性荧光双功能生物材料的应用。
已经有研究工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万锕俊等以Fe3O4、聚乙烯亚胺、碳量子点和壳聚糖-一氧化氮加成物,通过静电吸附自组装制备了磁性碳量子点/壳聚糖复合微球药物载体(公开号:CN102973948A)。但该材料仅作为外源性一氧化氮供体药物,为缺乏一氧化氮的机体提供一氧化氮;而且该复合微球的制备过程中使用了硫代乙醇酸和聚乙烯亚胺,二者为有机合成物,生物相容性较差;仅靠静电作用将碳量子点吸附在聚乙烯亚胺上,难以保证碳量子点不游离散失,稳定性差;磁性和荧光强度均不可调;磁性碳量子点颗粒分散在有机溶剂甲醇中载药;只能依靠静电作用载药,应用范围小、载药量小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由于现有技术制得的磁性碳量子点/壳聚糖复合微球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差以及磁性、荧光强度不可调,从而导致磁性荧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受限的问题,提供一种碳量子点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碳量子点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材料,以磁性粒子Fe3O4为核,壳聚糖和聚阴离子型纤维素为壳层材料,以碳量子点为荧光材料,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得到。
聚阴离子纤维素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素硫酸钠、纤维素羧酸钠、羧酸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钾、羧甲基纤维素钠钾、纳米纤维素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碳量子点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磁性流体纳米Fe3O4的合成
步骤二、碳量子点的制备
等质量柠檬酸与尿素加入蒸馏水中形成质量浓度为20%-40%的澄清溶液。在微波炉中加热至溶液从无色变成黑棕色簇状固体。将得到的固体转移至烘箱中去除残留小分子,然后加入适量水,离心去除凝聚分子,所得的棕色液体透析纯化,得到小颗粒的碳量子点。
步骤三、Fe3O4@CS/CDs的制备
将步骤二所得的碳量子点与壳聚糖溶液混合均匀得到A,碳量子点与CS质量比例为1.5-2.5:1;再加入步骤一所得的磁性流体纳米Fe3O4,混合均匀得到B;Fe3O4与A质量比例为1-1.2:1;将液体石蜡与表面活性剂(span-80)混合,混合比例为18-22:1,得到混合液C;将B加入到混合液C中,常温下充分搅拌后,加入4%-9%的醛类;醛基与壳聚糖的摩尔比为20-2:1;反应结束后用磁铁收集产物;再依次用石油醚、丙酮、蒸馏水充分洗涤,即可得到Fe3O4@CS/CDs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粒子;
为了减少反应时间,以及得到颗粒形状和粒径更佳的磁性粒子,在醛类充分分散后,再加入碱性溶液调pH至碱性;
所述醛类包括甲醛、乙二醛、戊二醛;
步骤四、层层自组装制备碳量子点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材料
方法一、将步骤三所得的Fe3O4@CS/CDs分散在二次水中,加入等质量的碳量子点,二者作用完全后,清洗干净,加二次水分散;加入聚阴离子型纤维素水溶液;至作用完全即完成一次包覆,得到纳米粒子D;再将纳米粒子D加入到壳聚糖溶液中,至二者作用完全即完成一次双层的包覆;即得到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材料;
根据磁性和荧光强度的需求,可重复上述包覆过程若干次;
聚阴离子型纤维素与壳聚糖的表面电荷比为0.75-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北方世纪纤维素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北方世纪纤维素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35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装机落料斗
- 下一篇:无添加剂的低密陶粒支撑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