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轮增压器机芯包装用内垫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91142.8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6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周旭皓;吴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68 | 分类号: | B65D85/68;B65D81/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增压 机芯 包装 用内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垫,尤其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机芯包装用内垫。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对与提高发动机热效率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增压器的使用也越发普及。增压器主要由涡壳,压壳及机芯部件组成,其中机芯部分包含了增压器的大部分易损件,其使用寿命相对壳体较低,因此在售后维修市场上,一般只需要更换机芯不换壳体就可以继续使用,降低了客户使用维修成本,避免了两壳的浪费,节约了能源。面对庞大的机芯流通量,机芯部分的包装设计简单实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市场上机芯包装内垫大多采用成型塑料泡沫,成本较高,且回收利用成本高,不可分解,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现有包装内垫的结构复杂,稳定性较差,固定不牢靠,在运输过程中,易颠坏机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机芯包装用内垫,以解决现有涡轮增压器机芯包装用内垫成本高,不可分解,易污染环境的问题,以及现有涡轮增压器机芯包装用内垫结构复杂,固定不牢靠,在运输过程中,易造成机芯损坏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涡轮增压器机芯包装用内垫,包括内垫本体,所述内垫本体由纸板材料制成,其中间处开有固定孔,且其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架。
进一步的,所述内垫本体上位于固定孔的两端均设置有多条压痕折线,所述支撑架由多条压痕折线形成的各个面折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内垫本体上位于固定孔左端设置有5条左压痕折线,从右至左依次为第一左压痕折线、第二左压痕折线、第三左压痕折线、第四左压痕折线及第五左压痕折线,所述第一左压痕折线的右侧开有左槽口,所述第五左压痕折线处设置有与左槽口相配合的左扣板。
进一步的,所述内垫本体上位于固定孔右端设置有5条右压痕折线,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右压痕折线、第二右压痕折线、第三右压痕折线、第四右压痕折线及第五右压痕折线,所述第一右压痕折线的左侧开有右槽口,所述第五右压痕折线处设置有与右槽口相配合的右扣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所述涡轮增压器机芯包装用内垫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其采用纸板材料制成,成本低,便于回收再利用,且不污染环境,此外,支撑架由多条压痕折线形成的各个面折合而成,并扣接固定,不用粘结,组装方便,结构牢靠,中间开设的固定孔可将机芯悬空固定,固定可靠,运输时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涡轮增压器机芯包装用内垫的张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涡轮增压器机芯包装用内垫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涡轮增压器机芯包装用内垫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内垫本体;2、固定孔;3、第一左压痕折线;4、第二左压痕折线;5、第三左压痕折线;6、第四左压痕折线;7、第五左压痕折线;8、左槽口;9、左扣板;10、第一右压痕折线;11、第二右压痕折线;12、第三右压痕折线;13、第四右压痕折线;14、第五右压痕折线;15、右槽口;16、右扣板;17、支撑架;18、机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请参照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涡轮增压器机芯包装用内垫的张开结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一种涡轮增压器机芯包装用内垫,包括内垫本体1,所述内垫本体1由纸板材料制成,其中间处开有固定孔2,所述内垫本体1上位于固定孔2左端设置有5条左压痕折线,从右至左依次为第一左压痕折线3、第二左压痕折线4、第三左压痕折线5、第四左压痕折线6及第五左压痕折线7,所述第一左压痕折线3的右侧开有左槽口8,所述第五左压痕折线7处设置有与左槽口8相配合的左扣板9,所述内垫本体1上位于固定孔2右端设置有5条右压痕折线,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右压痕折线10、第二右压痕折线11、第三右压痕折线12、第四右压痕折线13及第五右压痕折线14,所述第一右压痕折线10的左侧开有右槽口15,所述第五右压痕折线14处设置有与右槽口15相配合的右扣板16。
请参照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涡轮增压器机芯包装用内垫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将内垫本体1左端的5条左压痕折线形成的各个面折合,并将左扣板9插入左槽口8固定,从而形成支撑架17,再将内垫本体1右端的5条右压痕折线形成的各个面折合,并将右扣板16插入右槽口15固定,从而形成支撑架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11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