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铝合金碟形工件压扭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1103.8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0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吴雷;寇益强;韩秋良;吴福;赵凯;李昂;郑晓静;高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胡恩河 |
地址: | 3001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铝合金 工件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材料加工成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铝合金碟形工件的大塑性变形的压扭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高强铝合金碟形工件是高速旋转设备的一个重要高比强度零部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环向受力为主要受力方向,所以对材料的环向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常规生产铝合金蝶形件一般都是采用模锻成型方法,采用上下模具冲压的方式,把坯料直接锻造成形,该技术锻造出来的材料的晶粒的流线一般都是径向,材料的形变量也相对较小,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高强度特性。如果采用挤压形变过的坯料进行常规模锻,锻件的晶粒流线存在各向异性,环向力学性能不均匀,对于主要受环向应力的高速旋转蝶形工件来说,常规模锻件的力学性能在环向应力无法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铝合金碟形工件的压扭成型方法,解决常规模锻碟形件铝合金材料环向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铝合金碟形工件的压扭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模具和坯料加热
将模具和毛坯加热至压扭温度为360~480℃,保温1小时;
(ⅱ)压扭变形
在压扭成型机上利用模具对坯料进行压扭变形,压制压力为500~5000吨,扭转扭矩10000~200000牛·米,扭转转速为每分钟1~5转,当压扭到碟形工件限位尺寸后再扭转2~5圈,扭转过程中模具和坯料的温度保持在360~480℃,通过压扭变形,使材料的晶粒尺寸得到细化,且晶粒流线为环向,最后把坯料从模腔中顶出;
(ⅲ)冷却及后处理
压扭成型后的坯料进行空冷、车削飞边处理。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于受过在高压下扭转,材料晶粒得到环向剪切变形,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环向力学性能比常规模锻的好,材料的晶体流线呈环向分布,晶粒尺寸也比常规模锻件小得多。特别适用于抗拉强度大于500MPa的7XXX系高强铝合金的碟形工件成型。
附图说明
图1 是Ⅰ号碟形工件示意图;
图2 是适用于Ⅰ号碟形工件的压扭模具图;
图3 是Ⅱ号碟形工件示意图;
图4 是适用于Ⅱ号碟形工件的压扭模具图。
其中:
1 Ⅰ号碟形工件 2 Ⅰ号上模
3 Ⅰ号下模模套 4 Ⅰ号下模模芯
5 Ⅰ号顶出芯杆 6 Ⅰ号毛坯料
7 Ⅱ号碟形工件 8 Ⅱ号上模
9 Ⅱ号下模模套 10 Ⅱ号下模模芯
11 Ⅱ号顶出芯杆 12 Ⅱ号毛坯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高强度铝合金碟形工件的压扭成型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高强度铝合金碟形工件的压扭成型方法,首先,模具设计和模具加工:根据压扭成型机的结构和最终碟形工件的形貌尺寸设计并加工出压扭模具,其主要组成有上模、下模模套、下模模芯和顶出芯杆等。然后,毛坯料尺寸设计:综合考虑最终零件的形状尺寸和变形量等因素,确定出较合适的原料毛坯尺寸规格。
压扭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模具和坯料加热
将模具和毛坯加热至压扭温度为360~480℃,保温1小时。
(ⅱ)压扭变形
在压扭成型机上利用模具对坯料进行压扭变形,压制压力为500~5000吨,扭转扭矩10000~200000牛·米,扭转转速为每分钟1~5转,当压扭到碟形工件限位尺寸后再扭转2~5圈,扭转过程中模具和坯料的温度保持在360~480℃。通过压扭变形,使材料的晶粒尺寸得到细化,且晶粒流线为环向,最后把坯料从模腔中顶出。
(ⅲ)冷却及后处理
从模具中顶出的坯料进行空冷,最后车削飞边。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未经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11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