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WIFI信号的定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89570.7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3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苏兵;吴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5/10 | 分类号: | G01S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wifi 信号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WIFI信号的定位方法,用在卫星信号遮挡严重的室内或者被密集建筑物遮挡的地方,。
背景技术
众所皆知,包括谷歌和百度室内导航地图主要是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手机信号发射塔来实现导航,GPS虽然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定位系统,但每次GPS完成定位都需要捕获至少4颗在轨卫星的信号,初始化时间长,而且在一些室内和高楼密布的城区等地方,信号遮挡严重,可用性也受到严重制约。
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是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网路。无线AP(无线访问节点),主要有路由交换接入一体设备和纯接入点设备,一体设备(路由器)执行接入和路由工作,纯接入设备只负责无线客户端的接入,纯接入设备通常作为无线网络扩展使用,与其他AP或者主AP连接,以扩大无线覆盖范围,而一体设备一般是无线网络的核心;WIFI在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一般在城镇,人口较密集的地区,趋向于在任何一处,打开手机或者PDA的无线网络搜索功能可以搜索到多个无线AP所发出的信号;在这种条件下,
WIFI定位成为国内外热门研究的热点,这一课题涉及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自组织网(Ad-Hoc Net·work)、智能机器人(Intelligent robotics)和泛在互联(Ubiquitous Network)等诸多新兴研究领域的交叉,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行业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WIFI定位从依据的物理量划分,包括基于信号传播时间的TOA(Time of Arrival)、TDOA(Time—Difference Of Arrival)和RTOA(Round-Trip Of Arrival),基于信号传播方向角的AOA(Angle of Arrival)以及基于射频信号强度的
RSS(Radio Signal Strength)方法等;从定位使用的算法划分,主要包括接人点位置近似(Approximation)、三角定位(Triangulation)和场景分析(Scene Analysis)等,其中场景分析的算法是目前室内无线定位研究的主流方向,因其中大多数算法是基于WIFI信号强度(RSS)与位置相关这一基本原理。
无线信号在空间的衰减与传播距离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在仅考虑地面反射波的情况下,无线AP信号遵循对数正态传播衰减模型:
PL(d)=PL(dO)+10nlog(d)+Xσ
其中PL(d)表示与发射端距离为d处的AP信号强度,以dBm为单位计量,dO为一个固定基准距离,n为一个与传输介质有关的常数,Xσ表示一个高斯分布随机变量。由于包含温湿度在内的诸多因素都会改变介质参数n,此外,AP信号发射源的功率也不会维持恒定,在基准距离上的dO也会随时间变化;因此,即使估算出的模型参数再准确,求得的距离d任然存在较大的误差。
目前根据移动终端定位时的状态,对于RSSI信号处理可以分为静态动态两种,动态RSSI信号处理方法是针对实时/移动定位时信号处理时间过长、跟不上移动的速度、造成位置偏差,导致产生较大的定位误差,而提出的一种RSSI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实时性好,但是准确度低,导致定位精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目前利用无线AP的信号强度值来进行WIFI定位的方法具有误差大,准确度低,延迟较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WIFI信号的定位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WIFI信号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95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阵列模块
- 下一篇: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的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