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葫芦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89410.2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1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谢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明英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邹翠 |
地址: | 629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葫芦 有机肥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用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葫芦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葫芦是单子叶植物,雨久花科凤眼兰属。原产南美洲,在气温13℃开始繁殖,气温39℃时仍能繁殖,是世界上生长、繁殖最快的水草之一。水葫芦已在我国南方17个省(市、自治区)泛滥成灾,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多年生水生杂草之一。据报道,我国每年人工打捞水葫芦花费至少超过1亿元。
由于水葫芦繁殖能力极强,在适宜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1株新植株, 8个月就能繁衍成60万株的群体。故水葫芦生物资源可谓相当丰富且易得。并且水葫芦在其生长过程中因聚集了大量的营养元素,这些营养元素又是植株生长所必需的。因此,可利用水葫芦为原料生产作物有机肥料,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一方面减少水葫芦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优良的有机
肥源。然而,目前有关如何利用水葫芦为原料生产有机肥料的研究尚少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用复合生物菌将水葫芦制作成生物有机肥,具有发酵快,发酵好,既能高温发酵,又能低温发酵,大大缩短制作时间,降低成本等特点,应用极其广泛。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水葫芦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
A 原料制备
捞取水葫芦鲜样,经晒干、粉碎得干样;
B 堆肥
将水葫芦干样与矿物质肥混合,堆肥高0.5~1 m,表面无覆盖,在堆肥锥体的顶部、中间和底部分别埋设有水银温度计,取生物菌均匀撒在肥堆上;
C 发酵
观测堆肥体温度,每当堆肥体温度开始下降时,重新翻堆水葫芦物料,并适当添加水分,以保持其含水量在50~70%,每3~4 天翻堆1次,当堆体温度下降并稳定在35~45℃时,再堆放7 天,充分发酵。
D 成品
将发酵好的物料晾干或烘干,再粉碎,粉碎后过筛,未经过筛网的粗料重复粉碎、过筛;经筛网过滤后得到的粉末为成品,包装。
所述的生物菌包括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和芽孢杆菌。有利于升温、除臭、腐熟分解更彻底,完全达到无害化处理。
所述的矿物质肥为钙镁膦肥,加入量为物料重量的1~5%。
所述的水银温度计插入肥堆深度为10cm。
所述生物菌的加入量为物料重量的0.1~0.5%。
所述生物有机肥的原料中还包含有2~5%的糖浆,供生物菌营养繁殖。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得到的水葫芦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高达49.8%,氮磷钾总养分含量为11.4%;属于优质的作物有机肥料。
本发明利用复合生物菌将污泥制作成生物有机肥,具有发酵快,发酵好,既能高温发酵,又能低温发酵,大大缩短制作时间,降低成本等特点,应用极其广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水葫芦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
A 原料制备
捞取水葫芦鲜样,经晒干、粉碎得干样;
B 堆肥
将水葫芦干样与矿物质肥混合,堆肥高0.5m,表面无覆盖,在堆肥锥体的顶部、中间和底部分别埋设有水银温度计,取生物菌均匀撒在肥堆上;
C 发酵
观测堆肥体温度,每当堆肥体温度开始下降时,重新翻堆水葫芦物料,并适当添加水分,以保持其含水量在55%,每3天翻堆1次,当堆体温度下降并稳定在38℃时,再堆放7 天,充分发酵。
D 成品
将发酵好的物料晾干或烘干,再粉碎,粉碎后过筛,未经过筛网的粗料重复粉碎、过筛;经筛网过滤后得到的粉末为成品,包装。
实施例2
水葫芦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
A 原料制备
捞取水葫芦鲜样,经晒干、粉碎得干样;
B 堆肥
将水葫芦干样与矿物质肥混合,堆肥高0.7m,表面无覆盖,在堆肥锥体的顶部、中间和底部分别埋设有水银温度计,取生物菌均匀撒在肥堆上;
C 发酵
观测堆肥体温度,每当堆肥体温度开始下降时,重新翻堆水葫芦物料,并适当添加水分,以保持其含水量在50%,每3天翻堆1次,当堆体温度下降并稳定在35℃时,再堆放7 天,充分发酵。
D 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明英,未经谢明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94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