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纹海马生态养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489094.9 | 申请日: | 2013-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8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郭炳坚;顾勇杰;张跃平;洪一川;涂锦城;张克烽;郭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港德水产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马 生态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马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纹海马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海马属鱼纲,海龙科,海马属。主要生活于前海区域。我国共有8钟海马,常见的有6种,其中大海马(Hippocampus ramulosus)、三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和线纹海马(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an etSnyder)为主要的养殖种类。线纹海马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地区。海马被列为名贵中药材,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具有壮身补肾,强心催生、法痰散结、消炎退烧、去痛止血之效。其用途广,销路大,市场上供不应求。目前,海马干品的市场价格在4200~18000元/公斤不等,而活海马价格也在70~300元/尾不等,如果是出售海马亲本,价格至少也要在500元/对以上。
据2010年最新研究显示,全世界海马至少有46种,均被列入国际海洋保护鱼类,因此,野生海马的贸易被禁止。由于海马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海马的国际交易量也在逐年增多,2009年仅我国进口海马干品已达4000万只,占国际海马市场的2/3,支付外汇5亿多美元。由于海马资源枯竭,价格暴涨,供不应求,因此工厂化养殖是解决海马资源缺乏的重要途径。在国内,海马养殖的历史已有50余年,但是由于繁殖力低、病害防止不力等原因造成养殖过程中死亡率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纹海马生态养殖方法,旨在解决由于海马繁殖力低、病害防止不力等原因造成养殖过程中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线纹海马生态养殖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一、前期准备:海马养殖池由虾苗育苗池改建,然后充分清池后注水。
步骤二、生态养殖模式构建:在微藻培养阶段,养殖前3~5天进行水体微藻培育,将微藻作为轮虫、卤虫、丰年虫饵料,并进行光合细菌改水。
步骤三、初生海马养殖:首先进行水质测控,即放养前检测各项指标。然后按照养殖天数的长短将养殖阶段分为养殖<15天、养殖15天~30天,再对各阶段养殖的放养密度、饵料成分进行适当控制。
步骤四、海马幼鱼养殖:首先进行水质测控,即放养前检测各项指标。然后按照养殖天数的长短将养殖阶段分为养殖30天~55天、55天~70天,再对各阶段养殖的放养密度、饵料成分进行适当控制。
步骤五、海马成鱼养殖:首先进行水质测控,即放养前检测各项指标。然后对养殖>70天的海马进行放养密度和饵料的控制,其中放养密度以为80~200尾/m3最宜,饵料以鲜活小杂虾为最宜。
进一步,海马养殖池由虾苗育苗池改建,其规格为:3m×4m×1.8m,充分清池后注水,水深1m。
进一步,微藻总密度为:6×106~7.5×106/ml。微藻主要为小球藻。
进一步,海马养殖任何阶段的放养前检测各项指标都是包括:水温、盐度、PH、COD、光照、透明度、NH4+~N、NH3~N、NO2-~N、H2S。
进一步,初生海马养殖对各阶段养殖方法进行控制,即在养殖<15天时,放养密度可以适当大,一般为800~1000尾/m3,饵料可以由丰年虫幼体、轮虫幼体(比例1:1)组成;在养殖15天~30天时,放养密度可适当减小,一般为400~600尾/m3,饵料可以由丰年虫、桡足类幼体(比例1:1)组成。
进一步,海马幼鱼养殖对各阶段养殖方法进行控制,即在养殖30天~55天时,放养密度可以适当大,一般为300~400尾/m3,饵料可以桡足类幼体、卤虫幼体、小虾苗(比例1:1:1)组成;在养殖55天~70天时,放养密度可适当减小,一般为200~300尾/m3,饵料可以由卤虫无节幼体、枝角类、小杂虾(比例1:1∶1)组成。
进一步,养殖期间采用持续充气和流水,水交换量为1/3;每日固定时间投喂饵料2~3次。
本发明提供的线纹海马生态养殖方法及人工繁育方法,为大规模商业化线纹海马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通过本发明方法,养殖成本降低了50~60%,易于通过放养前检测水质各项指标,控制养殖水体质量,还可以保证海马的高成活率和生长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港德水产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港德水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90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