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挖掘机能量回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488951.3 | 申请日: | 2013-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1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 发明(设计)人: | 殷晨波;叶仪;周玲君;高俊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F9/20 | 分类号: | E02F9/20;E02F9/22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 地址: | 210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挖掘机 能量 回收 系统 | ||
1.一种挖掘机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油路和控制回路;
其中液压油路包括:发动机、第一二次动力元件、主泵、第一逆变器、蓄电池、第二逆变器、第二二次动力元件、二次液压元件、第一单向阀、主换向阀、第一电磁换向阀、顺序阀、第一切换阀、节流阀、第一插装阀、蓄能器、或门型梭阀、双向增压器、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第二插装阀、第二切换阀、第三电磁换向阀、液控单向阀、油箱;
所述控制回路包括:第一电磁继电器、第二电磁继电器、控制器、操作手柄、第一压力计、第二压力计、第三压力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挖掘机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二次动力元件的输入轴刚性连接,第一二次动力元件的输出轴与主泵的主轴刚性连接;第一二次动力元件与第二二次动力元件之间顺序连接有第一逆变器、蓄电池、第二逆变器,第二二次动力元件的输出轴与二次液压元件的主轴刚性连接;
主泵的进油口与油箱相连,出油口与第一单向阀入口相连;第一单向阀的出口与主换向阀的P口、S口相接;主换向阀的N口和T口分别连接油箱,主换向阀的A口与执行机构的A口相接,主换向阀的B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的B口相连;
第一电磁换向阀的A口与执行结构的B口相接,第一电磁换向阀的N口连接第一切换阀的A口;第一切换阀的B口出口油路上依次接有第一插装阀和蓄能器,第一切换阀的B口还与节流阀相接;节流阀的出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的P口相通;第一电磁换向阀与第一切换阀之间的旁路接有顺序阀,顺序阀的出口与二次液压元件连接后接油箱;第二电磁换向阀的T口接油箱,第二电磁换向阀的A口、B口分别对应接双向增压器的b、c口,且第二电磁换向阀的A、B口分别经过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后对应与双向增压器的a、d口相接;
双向增压器的a、d口分别对应连接或门型梭阀的A、B入口,或门型梭阀的出口连接蓄能器;
蓄能器依次经过第二切换阀的A口、B口,第三电磁换向阀的A口、B口,第二插装阀后接在第一单向阀和主换向阀之间;第三电磁换向阀的N口接液控单向阀后连接在顺序阀与二次液压元件间;
操作手柄的控制信号由x、y端口分别输出到主换向阀的x、y信号端;控制器接收来自操作手柄z信号端传递的操作状态信号,第一压力计、第二压力计、第三压力计的压力信号,以及蓄电池输出的充电状态信号;并由控制器向第一二次动力元件、第二二次动力元件、二次液压元件、节流阀、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第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输出控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挖掘机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换向阀为三位六通阀,第一电磁换向阀和第三电磁换向阀为二位三通阀,第二电磁换向阀为二位四通阀,第一切换阀和第二切换阀为二位二通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挖掘机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双向增压器的a、d口为小腔出油接口,双向增压器的b、c口为大腔出油接口,压力较低的油液由b或c口进入双向增压器,压力较高的油液从a或d口流出双向增压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挖掘机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或门型梭阀接收来自双向增压器a、d口的压力油,并将两者中压力较高的油液输入到蓄能器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挖掘机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顺序阀由油液信号控制,控制信号取自蓄能器的开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挖掘机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插装阀、第二插装阀由油液信号控制,控制信号分别取自蓄能器的出口及第一单向阀的出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挖掘机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泵与第一单向阀之间的旁路还连接有第一溢流阀,第一溢流阀出口接入油箱。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挖掘机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电磁换向阀与第一切换阀之间的旁路依次接有第二溢流阀,第二溢流阀的出口接入油箱。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挖掘机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液控单向阀的出口端还旁路接有第三溢流阀,第三溢流阀的出口接入油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89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泡发生机构以及带气泡发生机构的喷头
- 下一篇:一种高档肉牛的养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