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尔夫球杆用杆身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88257.1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8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宏;松永圣史;岛内猛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禄普体育用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3B53/10 | 分类号: | A63B5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杜娟 |
地址: | 日本兵库县神户***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尔夫球杆 用杆身 | ||
本申请基于2012年10月1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229840主张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被引用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用杆身。
背景技术
作为高尔夫球杆用杆身,已知有所谓的碳杆身。作为该碳杆身的制造方法,已知有一种薄片缠绕工艺。该薄片缠绕工艺中,通过将预浸料缠绕在芯轴上,得到积层构造。
预浸料包含树脂和纤维。预浸料具有较多的种类。已知有树脂含有率不同的多种预浸料。此外,在本申请中,将预浸料称为预浸处理薄片或者薄片。
该薄片缠绕工艺中,薄片的种类、薄片的配置以及纤维的取向可以选择。
日本专利第331761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在细径侧部分配置了增强层的杆身。该增强层所含的碳纤维的弹性模量为5~150GPa。
日本特开2004-81230号公报(US2004/0038744)公开了一种将中弹性高强度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以及低弹性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用于杆身的TIP侧增强的杆身。低弹性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的强化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为5~10ton/mm2,压缩破坏应变率为2.0%以上。低弹性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配置在中弹性高强度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的外层侧。
日本专利第4157357号公报中采用了一种具有PAN系碳纤维和沥青系低弹性纤维的复合预浸料。该复合预浸料中,PAN系碳纤维的弹性模量为200Gpa以上、500GPa以下,沥青系低弹性纤维的弹性模量为45Gpa以上、160GPa以下。
日本专利特开平10-32924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管状体,该管状体在由增强纤维和树脂构成的内层的外侧积层有由玻璃纤维和树脂构成的外层。该外层的厚度是管状体的整体厚度的5~35%。
日本专利特开2002-35186号公开了一种杆头质量在175g以上且球杆长度在46英寸以上的高尔夫球杆,当该高尔夫球杆的除了杆头的部分的总质量为A、从握柄的粗端起170mm为止的粗端部分的质量为B时,该高尔夫球杆的质量B相对于总质量A的比例在55%以上、70%以下。
发明内容
冲击强度高的杆身较为优选。此外,实感好的杆身较为优选。这些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优良、实感良好的高尔夫球杆杆身。
本发明的杆身具有配置在杆身长度方向的整体上的全长层、以及配置在杆身的顶端部的顶端部分层。所述全长层包括偏置层(bias ply)和直置层(straight ply)。所述顶端部分层包括内侧玻璃纤维强化层。当杆身全长为Ls、杆身的从细端(tip)起至杆身重心G为止的距离为Lg时,比(Lg/Ls)在0.52以上、0.65以下。优选杆身重量在65g以下的高尔夫球杆杆身。
优选所述内侧玻璃纤维强化层位于所述偏置层的内侧。
优选所述内侧玻璃纤维强化层是最内层。
优选所述杆身还具有环带层(hoop ply)。杆身在长度方向上三等分,被划分成细端(tip)区域、中间区域、以及粗端(butt)区域,所述细端区域的所述环带层的重量为Rf1、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环带层的重量为Rf2、所述粗端区域的所述环带层的重量为Rf3。优选重量Rf2比重量Rf1大。优选重量Rf2比重量Rf3大。
所述细端区域的杆身重量为Ws1,所述中间区域的杆身重量为Ws2,所述粗端区域的杆身重量为Ws3。优选(Ws1+Ws3)/Ws2为2.1以上。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具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杆身的高尔夫球杆。
图2是与图1一样的图,其示出三个区域。
图3是图1的杆身的展开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杆身的展开图。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杆身的展开图。
图6是表示冲击吸收能量的测量方法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测量冲击吸收能量时所得到的波形的一例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适当附图,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
此外,在本申请中,采用了“层”这个词和“薄片”这个词。“层”是被缠绕后的称呼,与此相对地,“薄片”是被缠绕前的称呼。“层”是通过缠绕“薄片”而形成的。即,被缠绕的“薄片”形成“层”。
在本申请中,所说的“内侧”是指杆身半径方向上的内侧。在本申请中,所说的“外侧”是指杆身半径方向上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禄普体育用品株式会社,未经邓禄普体育用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82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