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头戴式眼动数据获取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488017.1 | 申请日: | 2013-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0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2C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头戴式眼动 数据 获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动数据的获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头戴式眼动数据获取装置。
背景技术
视线跟踪技术是一种实时感知人眼运动信息,以估计人眼凝视点位置的新技术,在人机交互、增强现实、人行为分析、心理学研究等领域有着重要而新颖的应用。基于视觉的视线跟踪系统通过摄像头拍摄眼部图像来获取眼动信息。目前的头戴式视线跟踪系统都是将摄像头置于眼睛上方或前方,不美观,佩戴也不方便,并且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容易产生人为机械性损坏,如支架移位、变形等等,影响系统的精度和实用性。这些问题影响了视线跟踪系统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头戴式眼动数据获取装置,其外观隐蔽性好、结构紧凑轻巧,能实时获取眼动数据,无需将摄像头外置,也无需为摄像头搭建复杂的支架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头戴式眼动数据获取装置,包括:
眼镜体、近红外反射膜和近红外照明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近红外反射膜覆设在所述眼镜体的镜片内表面上;
所述近红外照明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眼镜体的镜腿内侧,所述近红外照明摄像装置的图像获取端对应于覆设在所述眼镜体的镜片内表面上的近红外反射膜的反射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由于采用集成在眼镜体上的近红外反射膜和近红外照明摄像装置配合,可在不影响用户利用眼镜正常视物的前提下,方便地获取用户的眼动数据,其硬件占有空间小、结构紧凑,集成度高、重量轻,无悬挂部件,便于佩戴、使用和保管,易为用户接受、不会对用户造成不良影响,并且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眼动数据获取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眼动数据获取装置,是一种方便配带获取用户眼动数据的装置,其结构轻巧紧凑,隐蔽性好,外观与普通眼镜区别很小,便于使用和保管,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眼镜体1、近红外反射膜2和近红外照明摄像装置3;
其中,所述近红外反射膜2覆设(可通过镀膜的方式使近红外反射膜2覆盖设置在镜片11上)在所述眼镜体1的镜片11内表面上;所述近红外照明摄像装置3设置在所述眼镜体1的镜腿12内侧,所述近红外照明摄像装置3的图像获取端对应于覆设在所述眼镜体1的镜片11内表面上的近红外反射膜2的反射面。
上述装置中,近红外照明摄像装置3为一体结构的带有近红外光源31的微型近红外摄像头32;或者,近红外照明摄像装置也可采用由微型近红外摄像头和近红外光源组成的分体式结构,分体结构的近红外照明摄像装置的微型近红外摄像头和近红外光源依次靠紧排列设置在所述眼镜体的镜腿内侧。
近红外光源31和微型近红外摄像头32的前端均对应于镜片11内表面覆设的近红外反射膜2的反射面,以便于获取近红外反射膜2反射的眼动图像。
上述近红外照明摄像装置3中,微型近红外摄像头31可采用焦距可调式或焦距固定式近红外摄像头。
上述装置中,近红外照明摄像装置3的近红外光源31波长与近红外反射膜2的反射波长相匹配。进一步的,近红外反射膜2的反射波长处于可见光之外,这样可避免近红外反射膜影响用户通过镜片视物。
上述装置中,近红外照明摄像装置3设置在所述眼镜体覆设近红外反射膜2的镜片同一侧的镜腿11内侧。
上述装置还包括:数据传输装置5,与近红外照明摄像装置3通信连接,能向后端处理计算机6传送所述近红外照明摄像装置获取的眼部区域图像4。
上述装置中,数据传输装置5为有线数据传送装置或无线数据传输装置。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获取装置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80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键鼠通信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稳压器、数字校正稳压器的系统及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