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泥混凝土结垢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88006.3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0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崔久传;李建勇;马雪英;程东惠;尚百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7/60 | 分类号: | C11D7/60;C11D7/26;C11D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孙张岩 |
地址: | 1001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 混凝土 结垢 洗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清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泥混凝土结垢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于清除混凝土生产、运输和施工设备上已凝固的水泥混凝土和砂浆凝结垢。
背景技术
水泥混凝土在各种建筑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水泥混凝土在生产、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必然要与各种生产设备、运输车辆和施工器具等接触,造成车辆和设备内部及外部粘附了大量的水泥浆和混凝土块,在水泥浆和混凝土块还未完全凝固硬化前,生产和施工单位通常采用压力水枪冲洗的方法来清除这些混凝土,但如果这些设备和车辆得不到及时清洗,或虽然清洗但冲洗不彻底,往往造成设备内部或外部残留有硬化的水泥混凝土结垢,日积月累,结垢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这些结垢一旦形成,日常常规的水枪冲洗方法已不能除掉这些结垢,这不但影响了设备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且影响到了设备的美观。
目前,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化学清洗法和物理清除法。化学清洗法所用清洗剂的成分为草酸、稀盐酸和稀硫酸等,但这些酸对金属设备会造成腐蚀,同样严重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如果采用物理敲击的方法,受设备造型和内部空间的限制,操作难度很大,即使方便敲击清除的设备外壳等部位,在硬化水泥混凝土被敲掉的同时,也往往将设备上的油漆膜一起揭掉,造成破坏,过重的敲击甚至还会导致设备的变形,影响设备精度和使用。
因此,需要研制一种能够方便清洗水泥混凝土生产、运输和施工设备上的水泥混凝土结垢的清洗剂,使用该清洗剂,不用外力敲击就可以使结垢松动,然后用压力水枪就可以将结垢物冲洗干净,不会腐蚀混凝土设备中的金属结构,不会破坏设备表面的油漆,也不会造成设备的变形和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提到的水泥混凝土结垢清洗剂采用的各种原料的质量百分含量如下:有机酸2%~30%,助洗剂1%~5%,渗透剂0.5%~5%,增粘剂0.1%~2%,其余为自来水。
本发明所述的有机酸为乙醇酸、柠檬酸、葡萄糖酸、酒石酸、水杨酸中的一种;
本发明所述助洗剂为二丙二醇单甲醚;
本发明所述渗透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增粘剂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中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提到的水泥混凝土结垢清洗剂的生产制备方法如下:
1、准备可以实现搅拌溶解的生产设备;
2、按设备单次生产能力计算所需原材料的量并准确称量;
3、先往生产容器中加入一半的自来水,保持600~700rpm的转速边搅拌边依次加入有机酸、助洗剂、渗透剂和增粘剂,全加完后,以1000~1500rpm的转速搅拌至原料全部溶解;
4、将剩余的自来水全部加入到以上溶液中,再以600~700rpm的转速
将产品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清洗剂产品。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水泥混凝土清洗产品和方法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不腐蚀设备,也无需敲击,就可以清除设备表面硬化的水泥混凝土结垢物的清洗剂,不但保护设备,而且清洗后的水可很容易被再处理后二次利用,无污染,安全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原料质量百分含量如下:乙醇酸10%,二丙二醇单甲醚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甲基纤维素0.2%,其余为自来水。按以下生产方法制备:准备可以实现搅拌溶解的生产设备;按设备单次生产能力计算所需原材料的量并准确称量;先往生产容器中加入一半的自来水,保持600rpm的转速边搅拌边依次加入乙醇酸、二丙二醇单甲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甲基纤维素,全加完后,以1500rpm的转速搅拌至原料全部溶解;将剩余的自来水全部加入到以上溶液中,再以700rpm的转速将产品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清洗剂产品。
将此清洗剂用喷洒设备喷洒至混凝土运输车辆上的水泥混凝土结垢上,结垢最厚厚度为8mm,最大面积为100cm2,1小时后,用(5~8)MPa压力水枪冲洗混凝土结垢,可一次冲洗干净,设备上金属部件和油漆表面没有任何腐蚀和损伤。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80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