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季胺盐硅烷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485543.2 | 申请日: | 2013-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8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 发明(设计)人: | 朱士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才水泉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F7/18 | 分类号: | C07F7/18;A01N55/10;A01P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10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季胺盐 硅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季胺盐硅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商品名为DC-5700 单长链十八烷基有机硅季铵盐([(CH3 0)3Si(CH2)3N(CH3)2(C18H37)]+Cl-)最早由美国道康宁公司(DOW Corning)研制和生产,属于典型的非溶出性表面自洁抗菌技术。(注:不具备主动防疫和杀菌功能)由于DC-5700 产品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非溶出特性和优异的表面自洁性抗菌作用,同时,使用的安全性非常好。八十年代初,DC-5700 产品被日本广泛应用于自洁性卫生纺织品的开发,包括抗菌服装、防臭鞋或袜、医用床单等。2003 年爆发“SARS 病毒”及2008 年爆发“H1N1 型禽流感”疫情之后, DC-5700 有机硅季铵盐的应用研究达到了新的高潮。截止2011 年6 月,互联网上可见有机硅季铵盐合成(中文)文献约46 篇,应用研究文献80 余篇,中国发明专利1 篇。但是,如果从专业技术的角度仔细分析可发现,多数研究者未能真正了解有机硅季铵盐的表面抗生特性,忽视了DC-5700 单长链十八烷基有机硅季铵盐在“非震荡接触”条件下没有主动杀菌作用的问题与原因。所以,至今未见有对有机硅季铵盐进行实质性改进的发明技术,多数研究是重复性或没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以中国发明专利200510045294.0 有机硅季铵盐为例,其发明核心是用无水乙醇替代了甲醇,最终目标物和产品的性质、效能、用途等,均没有实质性的改进,仍是单长链十八烷基有机硅季铵盐。2003 年爆发“SARS 病毒”疫情之后,曾有企业宣称“DC-5700 有机硅季铵盐及金属银离子表面对病毒和芽孢有防疫作用,是高效型杀菌剂……。我们曾采用2002 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P104“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2.1.10.2.3”和P33 中的“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方法2.1.1.7.5”。对DC-5700 有机硅季铵盐组合物及所制载体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DC-5700 有机硅季铵盐(甲醇溶剂),或是中国发明专利200510045294.0 有机硅季铵盐(乙醇溶剂),或是法国居里夫研究所发明的 “高级表面杀菌剂”97197592.2 号专利,以及美国银基公司生产的“银系消毒板”,它们仅具有表面自洁性抗菌作用,所谓的杀菌作用多依赖于实验室里的“烧瓶震荡”辅助条件。另外,即使是在实验室“烧瓶震荡”辅助条件下,单纯的表面抗菌技术对抗性较强的枯草黑色杆菌芽孢(ATCC9372)(如炭疽杆菌)及病毒也没有作用。
另外,许多学术论文或是中国发明专利200510045294.0 文献,均描述有采用碘化
钾作有机硅季铵盐合成的催化剂。但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发现,碘化钾对有机硅季铵盐的催化反应作用并不明显,加入碘化钾的反应时间仍不低于100h。另外还发现,采用碘化钾催化合成的有机硅季铵盐在处理纺织品时,容易导致纺织品变黄。根据中国. 卫生部2002 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对化学消毒剂效能评定标准和术语解释:“仅对细菌繁殖体具有杀灭作用的化学消毒剂为低效类产品;对枯草黑色杆菌芽孢(ATCC9372)具有杀灭作用的产品可定为高效型类产品。”。依次类推,DC-5700 有机硅季铵盐等非溶出表面抗菌技术与功效,对枯草黑色杆菌芽孢(ATCC9372)和病毒没有作用,不具备高效和防疫消毒的技术要求。由此,应归属于自洁性卫生用品类。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并比对国际和国内有关化学消毒、杀菌、抗(抑)菌技术标准与要求,发现DC-5700 有机硅季铵盐等单纯的表面抗菌产品技术的真正技术缺陷是:(1)单一的非溶出特性,决定了其单一的表面自洁性功能;(2)单一的有机硅季铵盐碳链结构,决定了其抗生效能低下和应用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季胺盐硅烷,不但具有良好的表面自洁性卫生功能,而且增加了对枯草黑色杆菌芽孢(ATCC9372)和病毒的作用及表面防疫功能,真正改变了现有有机硅。
一种季胺盐硅烷的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中单体的原料的摩尔配比为:不同碳链(烷基)二甲基叔胺:r- 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混合溶剂=1.0:1.01-1.08 :6.0-9.0 ;所述不同碳链(烷基)二甲基叔胺为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十四烷基二甲基叔胺、十六烷基二甲基叔胺或者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所述混合溶剂为甲醇和乙二醇,其中甲醇占溶剂总重量70-90%,乙二醇为10-30%。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摩尔比计算各反应物料的加入量,并计量好,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才水泉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才水泉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55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