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483660.5 | 申请日: | 2013-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3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跃;段博文;林光辉;黎中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集美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程文敢 |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理 互花米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自1979 年由南京大学从美国引进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miflora,原产于北美大西洋岸,是潮间带滩涂生长的一种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用作保滩护堤,先是在江苏试种成功,1980 年又引入福建,1982 年扩种到江苏、广东、广西、浙江和山东等地。由于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繁殖速度快,同时又缺乏天敌,迅速在全国沿海各地滋生蔓延,对近岸环境、生物多样性和水产养殖业等造成危害,在许多地方已大规模入侵到原生红树林区,导致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衰退,因此,在2003 年列入十六种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种名单。
近年来,人们为控制互花米草的入侵,先后采用化学防除( 杜文琴等,2006 ;许
华美等,2006 ;王蔚等,2003)、物理防除( 李贺鹏等,2007 ;黄丽,2007) 以及生物防治(Silliman & Zieman,2001) 等方法对互花米草进行控制,但是效果很不理想,主要表现为用物理方法控制互花米草,效率低、成本高,难以根除;用化学方法容易带来环境污染;利用天敌动物的生物防治方法,则可能带来生态风险。
之后研究人员利用生物替代方法,比如Bonilla等曾研究用草原网茅替代了湿地入侵植物Phalaris arundinacea,并取得成功。我国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利用乡土植物芦苇和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取代互花米草,虽然互花米草跟芦苇相比处于竞争上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不是绝对的。在高的物理胁迫和低的营养环境下,芦苇的竞争能力更大,试验发现,在低盐度和低水淹生境下,芦苇生长更具优势,替代植物芦苇表现出很高的存活率,两个生长季之后也没被互花米草超过,而且对互花米草的再生长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芦苇和红树林分属不同生态系统,主要是地域差别,红树林在东南沿海,而芦苇在江苏及以北应用。
无瓣海桑虽然生长迅速,可有效控制互花米草,但是大量栽植后造成华南沿海形成大面积无瓣海桑人工纯林,该林分结构单一,易遭到病虫危害,且生长一定年限后有退化的趋势;同时无瓣海桑属外来物种,在面对极端气象条件时,不具备乡土树种那样的耐受性,有大面积受害的潜在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割除互花米草,再对滩涂进行翻耕;然后栽种秋茄胚轴或秋茄幼苗。
所述割除互花米草是人工或机器齐地割除互花米草。
所述翻耕的深度大约20cm,采用地毯式翻耕。
所述栽种秋茄胚轴的株距为25cm*25cm、50cm*50cm、75cm*75cm或100cm*100cm。
所述栽种秋茄胚轴的株距为50cm*50cm。
所述秋茄胚轴的胚轴长约17-20cm。
本发明的秋茄胚轴可以任何季节进行栽种,优选5月份进行栽种。
秋茄(Kadelia obovata sheue)隶属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金虎尾目(Malpighiales)、红树科(Rhizophoraeeae)、秋茄属(Kandelia),又名水笔仔、茄行树,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最高可达8-10m,有不甚发达的半根或支柱根。叶对生,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树茎粗壮,有膨大节。二歧聚伞花序腋生,花白色。胚轴细长,成熟时约12-20cm。
秋茄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日本硫球群岛南部。秋茄是中国红树林种类中的广布种,在我国凡有红树林分布的地方均有秋茄,根据林鹏等研究我国红树林分布区内最低月均气温的变化划分出我国红树林耐寒性等级序列显示,秋茄是我国耐寒性最强的红树植物,自然分布纬度最高,达到福建福鼎,人工引种至28°25′N的浙江乐清。属演替前中期物种,多分布于群落外缘,在一定地理条件下可形成单优势种灌木群落,是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中重要的红树植物品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集美大学,未经集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36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