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诊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81870.0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9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金增良;王超;刘小峰;张林娟;顾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艾科瑞思产品设计与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7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诊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诊脉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诊脉装置。
背景技术
诊脉是传统的中医诊断技术,是通过按触人体的脉搏来体察人体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诊脉时,医生的手指要与病人的脉搏接触,医生要完全凭其手指的感触来评判诊断结果,难度大、需要医生全神贯注,要在较为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其弊端是医生诊脉过程中的脉象无法完全记录下来,只能靠诊脉后医生的短暂记忆来判断诊脉结果,这样难免会有遗漏之处,不能完全了解病人的情况,医生也无法对患者同一时刻的脉象进行反复斟酌研究,不便于以后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状况,且诊断过程中若环境过于嘈杂,稍有分心就会误诊脉象,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再者所诊断的脉象不能记录下来以备后续的参考或医学研究,这样就影响了中医诊脉技术的发展。此外要进行诊脉,医生与患者必须处于同一场所,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诊脉装置,它可将脉象通过计算机显示并保存起来,便于医生对脉象进行反复研究,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可建立脉象数据库进行医学研究,便于中医诊脉技术的发展,此外但医生和患者不在同一场所时也可进行诊脉,使患者足不出户就可进行诊脉就医,使用更灵活方便。
本发明的自动诊脉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诊脉指套、计算机及信号中转器,诊脉指套可采集脉搏的电流信号,并将电流信号通过信号中转器传送给计算机。
进一步的,所述的诊脉指套的指腹处设有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诊脉指套的背部设有电池和信号发射器,诊脉指套通过信号发射器将电流信号传送给信号中转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信号中转器为中继器或无线收发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信号中转器上设有电源线,其通过无线充电器为诊脉指套上的电池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包括脉冲电流发生器和发射线圈,诊脉指套上设有接收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具有信号放大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的诊脉指套的内壁设有乳胶材料制成的弹性内衬。
进一步的,所述的诊脉指套的指腹处设有一层柔性的触摸层,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处于触摸层上。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中转器处于方形的外壳内,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为弯曲的弧面、下表面为平面,其形状类似于鼠标外形,可兼做枕手垫。
本发明的自动诊脉装置,通过诊脉指套采集脉搏跳动时的电流信号,并将信号通过信号中转器传送给计算机,最终将电流信号通过计算机转化成相应的数据或图像由计算机的显示器显示出来,使医生能直观全面的看出患者的脉象,避免医生误读脉象,降低了医生诊脉的难度,计算机也可将显示的内容保存起来,便于医生对脉象进行反复研究,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也便于医生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同时也可建立脉象数据库,以便进行医学研究,便于中医诊脉技术的发展。此外当医生和患者不在同一场所时也可进行诊脉,使患者足不出户就可进行诊脉就医,使用更灵活方便,更加方便患者就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三的电气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四的电气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诊脉指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信号中转器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信号中转器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信号中转器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艾科瑞思产品设计与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艾科瑞思产品设计与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18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