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81680.9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0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运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运波 |
主分类号: | A61K36/714 | 分类号: | A61K36/714;A61P19/02;A61P1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痛风 关节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持续增高,周围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夜间突然发作的单关节红肿热痛为特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可见多个关节受累,发作频,缓解期缩短,甚至发作后疼痛也不缓解。本病属中医“痹症”、“历节”范畴,多由寒湿、湿热痹阻经络,或痰浊,或肾虚等因素诱发,临床上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辩证施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了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的组份组成:附子(先煎)10-15g、防己20-30g、黄芪20-30g、丹皮10-15g、赤芍10-15g、甘草6-10g。
优选用量:附子(先煎)15g、防己25g、黄芪30g、丹皮10g、赤芍12g、甘草6g。
药理分析:寒湿之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关节红肿疼痛。上述方剂中附子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君药。防己祛风湿,利水,并助附子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二者共为臣药。丹皮、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温经散寒,除湿通络,祛瘀止痛,对寒湿痹阻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疗效频佳。
剂型及用法:本发明方药剂型为汤剂,水煎服,一日一剂,煎煮两遍。头煎加凉水600ml,浸泡1小时(附子另泡,先煎30分钟,然后混入诸药中共煎),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续煎30分钟,取汁150ml;二煎加热水600ml,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续煎50分钟,取汁150ml。两煎所得药汁混合,早晚饭后1小时各服150ml,温开水送服。服药期间忌食海鲜、动物内脏、豆制品及辛辣寒食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的组份组成:附子(先煎)10-15g、防己20-30g、黄芪20-30g、丹皮10-15g、赤芍10-15g、甘草6-10g。
实施例2: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其中各种原料药物的优选重量配比为:附子(先煎)15g、防己25g、黄芪30g、丹皮10g、赤芍12g、甘草6g。
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资料:共治疗病人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30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半年。所有患者均为单个关节肿痛。
二、诊断标准:
1、单个关节肿痛,反复发作多在夜间突然发病。
、血尿酸化验明显高于正常值。
三、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自觉症状消失,2年内不复发。
、好转:自觉症状减轻,发作次数较没服药前明显减少。
四、治疗结果:服药10天为一疗程,一般一疗程症状明显好转,两疗程痊愈。有效率100%,治愈率92%,好转8%。
五、典型病例:
病例1:刘××,男,65岁,退休工人。2010年11月就诊。自述患痛风性关节炎3年,反复发作。曾服过多种药物(具体不详),不见好转。近日又因受寒冷而诱发,右足拇趾红肿疼痛,夜不能寐。要求服中药治疗。查体:右足拇趾红肿触痛,舌体肿大,苔白滑,脉沉迟。据其症状、体征诊为寒湿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给予本发明方药服用一疗程诸症消失,继服一疗程巩固治疗,嘱其注意饮食,避风寒。两年后随访未复发。
病例2:孙××,男,30岁,工人。2011年10月就诊。自述患痛风性关节炎两年,每年发作数次。近日又因饮酒过量而诱发。右足拇趾疼痛剧烈,夜间加重。给予本方药服用三剂疼痛缓解,服用一疗程诸症消失,继服一疗程巩固治疗。一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运波,未经刘运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16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冲挖槽机切刀
- 下一篇:一种非接触式双向电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