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涤纶长丝超仿棉工艺配方及加工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480152.1 | 申请日: | 2013-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9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贤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顺远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6B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孙民兴;王维新 |
| 地址: | 22657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涤纶 长丝 超仿棉 工艺 配方 加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的一种涤纶长丝超仿棉工艺配方及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纺织产品中,超仿棉产品看起来像棉(视觉)、摸起来像棉(触觉)、穿起来像棉(亲和性、舒适性)、用起来比棉方便(洗可穿性),有仿棉似棉、仿棉胜棉的优良特性,是聚合改性纺丝、纺纱、织造、染整多项技术的相互融合、整合发挥的产物。超仿棉涤纶长丝面料具有手感滑糯膨松、光泽柔和、服用舒适、挺括不易变形、吸湿散湿效果好、抗起毛球优良等特性,具有较好的超仿棉效果,市场竞争力较大。 早期一般是以涤纶短纤为原料进行仿棉,单纯利用短纤维的特点仿制棉纤维的毛感,从而体现一定的柔软、蓬松的表观特性,但大多还只能用作棉型填充料或制织厚重织物。随着化纤纺丝技术的进步,超细旦、多组分复合、原料复配等新型纤维层出不穷,加上纳米技术的运用,功能性长丝不断被开发出来。而涤纶长丝因其工艺流程短、能耗小、易组合、性能多样,在仿棉方面更受到人们的青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抗紫外、自然降温和蓄热保暖等特点的涤纶长丝超仿棉工艺配方及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涤纶长丝超仿棉工艺配方,其特征在于:涤纶长丝超仿棉原料组成为:
棉型涤纶 160D/144f
吸湿排汗涤纶 75D/72f。
其加工工艺步骤为:
1)织造
采用平纹组织;
2)经纬密设置;
3)染整工艺
工艺流程为:坯布检验、配缸、精练、脱水、预定形、染色脱水、后定形、呢毯整理和成品;
4)柔软拉幅定形整理
工艺流程为:浸轧和烘干定形,轧余率为70%~80%,温度为160~170℃,时间40S;
5)呢毯整理
工艺参数:给湿率10%~12%;车速 20~30m/m;
6)测试
抗起毛起球性为4.5级,温度为:(2l±1)℃,相对湿度为:(65±2)%。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工艺合理、原料配方简单;
2.产品柔和舒适;
3.吸湿散湿、抗起毛球性能优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开发思路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超仿棉聚酯纤维的开发思路
1.模仿棉纤维特征
棉纤维具有优异的吸湿性、柔软性、保暖性,其织物服用性能优良,但导湿性、脱湿性、防水、防污、防霉等方面存在问题。超仿棉产品在满足仿棉的基本功能指标柔软性、蓬松性、亲水性、抗静电、抗起毛起球、回潮率的基础上,还可强化其功能指标,根据需求添加抗菌、阻燃、防紫外线等功能。
超仿棉产品外观上仿棉:改变纤维的截面形状,性能上仿棉:改善纤维可染性和吸湿排湿性,并从外观和手感上接近棉织物,功能上仿棉:织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手感及服用性能,而且在吸水透气、抗静电性、热稳定性等方面超越棉织物。
超仿棉模仿毛感及膨松性,涤纶长丝集束性较高,表面光滑,要使其表面形成棉型毛感,必须对纤维进行结构的改变。目前改善涤纶毛感及膨松性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利用空气网络形式,将长丝吹散,交缠形成不规则结构;利用不同原料组合形成立体卷曲膨松形态等。从毛感来观察,空气网络变形仿棉丝细度不均匀,毛感差别较大,不同原料组合的仿棉丝细度均匀,毛感在后整理时才能突出表现,一般不影响后道工序生产。
2.模仿棉纤维的吸湿性
目前改善涤纶吸湿性的方法主要包括:
利用细旦或超细旦丝增加纤维的比表面积,提高毛细芯吸速度;对纤维截面进行改性,增加吸湿导湿沟槽,加快吸湿速度;对纤维进行亲水改眭,在纤维上增加亲水基团,增强纤维的吸湿能力。
3.模仿棉纤维的光泽
要改善涤纶的光泽度并达到棉纤维的效果,需让纤维表面形成漫反射,以减弱光线的反射能力。减弱光泽的方法有:对纤维表面进行改性,使其表面对光线的反射作用降低或吸收部分光线,形成柔和光泽;利用细旦或超细旦丝,提高漫反射能力,使光线柔和。
二.超仿棉能弥补纯棉面料的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顺远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顺远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01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闪内存装置及快闪内存的数据存取方法
- 下一篇:用于陶瓷覆铜基板的掰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