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刷机的刮墨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479330.9 | 申请日: | 2013-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8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姚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1F9/10 | 分类号: | B41F9/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200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机的刮墨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食品、饮料、烟草、医药、保健品、化妆品行业发展很快,对凹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截至2000年凹印在印刷业中所占份额约为10%;包装印刷中,凹印所占份额为19%,主要集中在软包装材料印刷和纸容器包装印刷。塑料薄膜印刷则几乎全部采用凹印。
印刷机的主要结构均由给纸、给墨、印刷、烘干、收纸5个部分组成,其中,其中,输墨装置又可为直接供墨式、间接供墨式和循环供墨式输墨装置,直接供墨式存在印刷速度不能快,油墨粘度变化大,油墨容易起皮的缺陷;间接供墨式存在印版滚筒着墨效果不好,油墨粘度变化大,油墨容易起皮的缺陷。三种供墨装置的印版滚筒空白部分多余的油墨均釆用刮墨刀装置进行刮除。刮墨刀的刃口锋利、平整、光洁,釆用刮墨刀具有较好的刮墨效果,但是,在印刷过程中,油墨中沉淀的小颗粒杂质会随油墨吸附在转动的印版本滚筒上,而造成刮墨刀损伤,如果未及时发明会导致印刷品缺陷,给印刷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稳定、可有效避免刮刀受损、保证印品质量的印刷机的刮墨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印刷机的刮墨系统,包括刮刀组件和调节所述刮刀组件水平位置的前后移动机构和垂直位置的升降机构,所述刮刀组件与印版滚筒的一侧相接触,所述刮刀组件的刀片与印版滚筒切线的夹角为30~60°升降机构通过转轴固定在墙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前后移动机构在汽缸的作用下带动刮刀组件作前后移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调节刮刀组件与印版滚筒角度的角度调整机构位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刮供墨装置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刮刀组件定位准确,易于精确调节刮墨刀的空间位置,可有效避免刮刀受损,减少印刷缺陷,保证印品的着墨效果好,可保证印品色度一致和滚筒图像区的精确载墨量,使非图像区保留最少墨量,确保了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印刷机的刮墨系统,包括刮刀组件1和调节所述刮刀组件1水平位置的前后移动机构2和垂直位置的升降机构7,所述刮刀组件(1)与印版滚筒5的一侧相接触,所述刮刀组件1的刀片与印版滚筒5切线的夹角为30~60°升降机构7通过转轴(8)固定在墙板6上。所述前后移动机构2在汽缸3的作用下带动刮刀组件1作前后移动。调节刮刀组件1与印版滚筒5角度的角度调整机构4位于所述升降机构7的顶端。
刮刀组件1在前后移动机构2、升降机构7和角度调整机构4的调节下,可精确调整其空间位置,保证刮刀与印版滚筒5的精确角度,从而有效减少刮刀受损情况的发生,可保证印品色度一致和滚筒图像区的精确载墨量,使非图像区保留最少墨量,确保了印刷质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釆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93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