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摸终端、主动式触控笔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9021.1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1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叶金春;庞树;刘勤;杨孟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F3/0354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韩狄;毛威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 终端 主动 式触控笔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摸终端、主动式触控笔检测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触摸屏控制器分别扫描在触摸屏的主动式触控笔的多个工作频率上的多个噪声信息;触摸屏控制器根据多个噪声信息确定目标工作频率;触摸屏控制器将目标工作频率发送至主动式触控笔,并将主动式触控笔的工作频率调整至目标工作频率,以使主动式触控笔和触摸屏共同工作在目标工作频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通过触摸屏控制器扫描主动式触控笔的多个工作频率上的噪声信息,以确定主动式触控笔的目标工作频率,进而使得主动式触控笔以该目标工作频率进行工作,方便用户使用,同时提高主动式触控笔与触摸屏终端的通讯效率,使不同频率的主动式触控笔均可用于该触控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摸终端、主动式触控笔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容触摸屏已成为移动电子设备的标准输入设备,驱动电容触摸屏的控制器一般都具有跳频功能。近两年,主动笔逐渐出现在市场上,如HTC、Ntrig、Goodix公司均推出了主动笔产品。主动笔需与电容触摸屏配套使用。图1为触摸屏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要组件由两块玻璃组成。上面的玻璃为Coverlens,为触摸面,也起保护作用。下层玻璃为sensor的基材,其上表面分布有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下表面分布有shielding层(不是必需)。两块玻璃通常通过UV胶或是OCA胶贴合至一起。带有电容触摸屏控制IC及外围电路的FPCbonding至驱动感应电极。
图2为Driving&Sensor电极呈垂直相交矩阵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容触摸屏子系统需要检测手和主动笔的触摸,这两种检测对应不同的模式。当检测到手指touch动作时,如图3所示,驱动电极产生驱动信号,感应电极接受驱动信号。当检测到主动笔时,如图4所示,驱动电极通过多路复用电路连接到感应电路单元,感应电极也通过多路复用电路连接到感应电路单元,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分时占用感应电路单元。
现有的主动笔与电容屏组成的系统中,只采用主动笔向电容触摸屏的单向通信,而无法完成电容触摸屏向主动笔的通信。
这种通信方式使得主动笔的应用存在各种问题。例如,不同的移动产品上,会有不同频率的干扰,比较典型的是LCD干扰。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法是针对特定的项目,主动笔事先约定好某个无干扰的频率f作为笔的工作频率。以两个项目为例,可能出现项目1笔需要工作在频率f1,而项目2笔需要工作在频率f2。这样导致即使是同一厂家生产的笔也不能通用,给生产商和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现有的一种做法是,笔可以依据用户的选择产生不同的频率,如用户可以通过按键去选择,例如,按一次按键切换一个工作频率,直至触摸屏正常响应主动笔的操作。这种做法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问题,但仍需要用户介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具有使用方便、无需触摸屏与主动笔约定工作频率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检测系统。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触摸终端。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主动式触控笔。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检测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触摸屏控制器分别扫描在触摸屏的主动式触控笔的多个工作频率上的多个噪声信息;所述触摸屏控制器根据所述多个噪声信息确定目标工作频率;以及所述触摸屏控制器将所述目标工作频率发送至所述主动式触控笔,并将所述主动式触控笔的工作频率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频率,以使所述主动式触控笔和所述触摸屏共同工作在所述目标工作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90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