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刷机的热风干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8816.0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8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姚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23/04 | 分类号: | B41F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机 热风 干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印刷机的热风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凹印机的主要结构均由给纸、给墨、印刷、烘干、收纸5个部分组成,其中,烘干部分是利用电或蒸汽加热的热风,有的用红外线或远红外线灯使印刷品干燥。印刷机印刷品的烘干通常需要采用烘箱来完成,烘箱的烘干方式为:烘箱内部设有电加热管,烘箱外部设置有吹风机,由吹风机对电加热管吹风,其产生的热风通过风嘴吹出对经过的印刷品进行烘干,排风则从烘箱侧边的排风通道排出。
现有技术中卷筒材料在烘干时,存在图案不清晰、油墨转移不均匀的缺陷,影响了印刷质量和印刷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稳定、油墨烘干时转移均匀的节能型的印刷机的热风干燥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印刷机的热风干燥装置,包括安装在印刷机烘道内的发热装置和通风装置和排气口,承印材料经过压印滚筒和印刷滚筒压印后,通过导向滚筒进入烘道内,所述发热装置包括第一发热装置和第二发热装置,通风装置进入所述烘道内的空气经第一发热装置和第二发热装置加热后对所述烘道内的承印材料进行加热,再经由排气口外排。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发热装置为蒸汽加热装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上述导向滚筒为四个,处于方形的四个顶点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发热装置和通风装置使烘道内空气加热循环流通,不仅减少了热风的损失,节约能源,也保证了印刷品图案清晰、油墨转移均匀、印刷质量稳定,可获得良好的印刷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印刷机的热风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印刷机的热风干燥装置,包括安装在印刷机烘道内的发热装置和通风装置2和排气口3,承印材料7经过压印滚筒5和印刷滚筒6压印后,通过导向滚筒进入烘道内,所述发热装置包括第一发热装置1和第二发热装置4,通风装置2进入所述烘道内的空气经第一发热装置1和第二发热装置4加热后对所述烘道内的承印材料7进行加热,再经由排气口3外排。
所述发热装置为蒸汽加热装置。
所述导向滚筒为四个,处于方形的四个顶点上。
当承印材料7从导向滚筒经压印后进入烘道内干燥时,通风装置2进入所述烘道内的空气经第一发热装置1和第二发热装置4加热后对所述烘道内的承印材料7进行加热,再经由排气口3外排,承印材料7经过加热后,印刷品图案清晰、油墨转移均匀,最后经过导向滚筒走出烘道。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釆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8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式两级板壳式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水泥加工用窑尾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