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478782.5 | 申请日: | 2013-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3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 发明(设计)人: | 林明坤;林颖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3B21/00 | 分类号: | G03B21/00;G03B21/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投影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在空间匹配上更具有弹性的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投影装置包括光源、成像元件及镜头,其必须配合光路设计而配置于有限的空间内。然而,目前的光源与镜头大多位于成像元件的同一侧,如此导致光源与镜头于空间上易有干涉问题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可改善光源与镜头在空间上容易干涉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投影装置,包括:
光导管;
反射元件,具有反射面;
透镜组,设于该光导管与该反射元件之间;
棱镜片;
成像元件;
光源,用于发射光线,该光线依序经由该光导管、该透镜组、该反射元件与该棱镜片而至该成像元件,该光线的光轴与该反射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等于或大于45度。
较佳的,该投影装置更包括:
镜头,该棱镜片设于该反射元件与该镜头之间;
其中,该光线被该成像元件反射回该棱镜片并从该镜头出光。
较佳的,该镜头与该光源位于该成像元件的相对二侧。
较佳的,该光源至该反射面的光轴平行于该棱镜片至该镜头的光轴。
较佳的,该光源至该反射面的光轴不平行于该棱镜片至该镜头的光轴。
较佳的,该光导管具有矩形出光面,该成像元件具有矩形成像面,该矩形出光面与该矩形成像面的长宽比相同,且该矩形出光面与该矩形成像面的设置方位相差90度。
较佳的,投影装置,还包括:多个该反射元件,位于该透镜组与该棱镜片之间。
较佳的,投影装置,还包括:
多个该光源;以及
反射镜,反射该些光源的至少一者所发出的光线至该光导管。
较佳的,该成像元件为数位微型反射镜元件。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发明的光源发射光线依序经由光导管、透镜组、反射元件与棱镜片而至成像元件;且光线的光轴与反射元件的反射面的法线N1之间的夹角等于或大于45度,从而使镜头与光源位于成像元件的相对二侧,如此一来,可提升光源与镜头在空间上的匹配性,避免光源与镜头在空间上的干涉。
为了对本发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侧视图。
图1B绘示图1A的主视图中光导管与成像元件。
图2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A,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侧视图。投影装置100设置于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所定义的三维空间中。投影装置100包括多个光源110、反射镜120、光导管130、透镜组140、单个反射元件150、棱镜片160、镜头170及成像元件180。
该些光源110中的至少一个光源所发出的光线L经由反射镜120反射至光导管130。例如,其中的一个光源110发出的光线L经由反射镜120反射至光导管130,而另一光源110发出的光线L直接入射至光导管130。另一实施例中,光源110的数量不限于二个,其可以是三个以上。各光源110可以是白光光源、红光光源、绿光光源或蓝光光源。
光源110发射光线L是沿Z方向上的第一光轴OP1依序经由光导管130、透镜组140、反射元件150与棱镜片160而至成像元件180;然后,光线L被成像元件180反射回棱镜片160并从镜头170出光而于屏幕(未绘示)上形成投射画面。由于光线L的光轴OP1与反射元件150的反射面150s的法线N1之间的夹角A1等于或大于45度,使镜头170与光源110位于成像元件180的相对二侧。如此一来,可提升光源110与镜头170在空间上的匹配性,避免光源110与镜头170在空间上容易干涉。
此外,光线L于光源110至反射面150s之间具有第一光轴OP1,而光线L于成像元件180至镜头170之间具有第二光轴OP2。可调整反射元件150的角度(调整法线N1的方位),使第一光轴OP1与反射元件150的法线N1方向的夹角A1等于或大于45度;或者,亦可调整光导管130及透镜组140的位置,使第一光轴OP1与反射元件150的法线N1方向的夹角A1等于或大于45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87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