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电子温度计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8233.8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9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欧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000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子 温度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温度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子温度计。
背景技术
体温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医疗器具,体温的高低为医生了解患者的生理状态提供重要信息。在医院和家庭中普遍使用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来测量体温。传统的玻璃水银温度计在生产中、报废后均会造成汞污染公害、测量一次体温需要5-6分钟、人眼判断数值不准确、并且难以对人体体温进行长时间连续的监测。如何制作成本低廉,方便安全的医疗器械,提高诊断效率,减轻患者痛苦,是医疗电子设计的当务之急。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数字式体温计设计不断涌现,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临床医疗的需求。相较之下数字体温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测量等待时间短、读数直观不会有人为判断错误等优点。目前的温度计大多数存在两个缺点:第一:温度计没有能够存储上一次测量温度的功能,以至于不能查看温度计的历史记录。第二:在测量体温的时候,不方便读数,患者在测量过程中,往往测量一段时间并取出查看下测量值,看温度计的测量值是否高于正常体温值,严重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和降低了测体温的效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电子温度计,能够将以往测量的温度值存储在温度计中,且在温度计测量值高于正常体温设定值时,自动报警。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电子温度计,包括温度传感器、模拟数字转换器、微控制器、LCD显示器、高温报警模块、存储单元和输入模块;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输出端与模拟数字转换器的模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模拟数字转换器的数字信号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一号数字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的数字信号输出端与LCD显示器连接,微控制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与高温报警模块的报警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输入模块的信号的数字信号输出端与微控制器二号数字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存储单元的数字信号端与微控制器三号数字信号端连接。
其中,所述的输入模块为键盘。
其中,所述的高温报警模块为蜂鸣器。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存储单元的数字信号端与微控制器三号数字信号端连接,实现了温度计的存储功能,可以查看温度计体温测量值的历史记录;微控制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与高温报警模块的报警信号输入端连接,实现了温度计测量到非正常体温时,自动报警的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新型电子温度计,包括温度传感器1、模拟数字转换器2、微控制器3、LCD显示器4、高温报警模块5、存储单元6和输入模块7;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的模拟信号输出端与模拟数字转换器2的模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模拟数字转换器2的数字信号输出端与微控制器3的一号数字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3的数字信号输出端与LCD显示器4连接,微控制器3的报警信号输出端与高温报警模块5的报警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高温报警模块5为蜂鸣器。所述的输入模块的信号7的数字信号输出端与微控制器3二号数字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输入模块7为键盘。所述的存储单元6的数字信号端与微控制器3三号数字信号端连接。
工作时,患者将温度计的温度计传感器1放入体温测量处,温度计传感器1感应人体温度的热敏电阻,将反映温度变化的电阻值转化为电流或者电压值等模拟量后,传输到模拟数字转换器2中,随后模拟信号转换成为数字信号。转换成的数字信号再传输至微控制器3中。一段时间后,微控制器将该数字信号与特定的设定值进行对比,判断,存储至存储单元6,测量值显示在LCD显示器4中。
当患者测量的温度值不在微处理器3的体温设定值范围内,微处理器3便会发出报警信号控制高温报警模块5,自动报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欧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欧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82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