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Ni复合作用实现韧化的低温钢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478064.8 | 申请日: | 2013-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6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杨跃辉;张晓娟;苑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学院 |
| 主分类号: | C22C38/08 | 分类号: | C22C38/08;C21D8/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赵红强 |
| 地址: | 063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ni 复合 作用 实现 低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C、Ni复合作用实现韧化的低温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C 0.04%~0.07%、Si 0.15%~0.25%、Mn 0.5%~0.8%、Ni 6.5~7.5%、P≤0.006%、S≤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Ni复合作用实现韧化的低温钢,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钢的力学性能指标为:屈服强度≥600MPa,抗拉强度≥650MPa,延伸率≥20%,-196℃横向冲击功180~250J。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Ni复合作用实现韧化的低温钢,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钢的力学性能指标为:屈服强度≥630MPa,抗拉强度≥680MPa,延伸率≥20%,-196℃横向冲击功≥100J。
4.一种基于C、Ni复合作用实现韧化的低温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冶炼、浇铸、轧制和热处理工序;
所述钢种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C 0.04%~0.07%、Si 0.15%~0.25%、Mn 0.5%~0.8%、Ni 6.5~7.5%、P≤0.006%、S≤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C、Ni复合作用实现韧化的低温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工序采用轧后直接两相区热处理或在线淬火+回火的热处理工艺;所述轧后直接两相区热处理工艺为:首先660~700℃保温20~60min,水冷;然后550~600℃保温45~75min,再次水冷;所述在线淬火+回火的热处理工艺为:轧后进行在线淬火,然后590~620℃保温45~75min,水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C、Ni复合作用实现韧化的低温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后直接两相区热处理工艺为:首先680℃保温40min,水冷;然后570℃保温60min,再次水冷;所述在线淬火+回火的热处理工艺为:在600℃保温60min,水冷。
7.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基于C、Ni复合作用实现韧化的低温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冶炼工序采用真空冶炼;浇注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再将钢坯加热至1180~1220℃,钢坯温度均匀后取出进行轧制。
8.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基于C、Ni复合作用实现韧化的低温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工序采用粗轧和精轧两阶段控轧;所述粗轧在奥氏体完全再结晶区轧制,开轧温度为1050~1150℃,终轧温度控制在930~980℃,道次压下率10~20%;所述精轧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开轧温度850~870℃,终轧温度控制在790~810℃,道次压下率15~20%,中间坯厚度为2.5~3.5倍的成品厚度,轧后进行在线淬火,终冷温度低于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学院,未经唐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806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