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7744.8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7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G1/08 | 分类号: | B21G1/08;A61B10/0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活检 微细 纹理 生成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主传动轴(3)、第一从动轴(4)、第二从动轴(5)、主传动轴轧辊(6)、第一从动轴轧辊(9)、第二从动轴轧辊(11)、主传动轴第一斜齿轮(7)、主传动轴第二斜齿轮(8)、第一从动轴斜齿轮(10)、第二从动轴斜齿轮(12)组成;
上述主传动轴(3)、第一从动轴(4)、第二从动轴(5)构成等边三角形布局;主传动轴轧辊(6)安装于主传动轴(3)上,第一从动轴轧辊(9)安装于第一从动轴(4)上,第二从动轴轧辊(11)安装于第二从动轴(5)上;上述主传动轴轧辊(6)、第一从动轴轧辊(9)、第二从动轴轧辊(11)相互啮合;
上述主传动轴轧辊(6)、第一从动轴轧辊(9)、第二从动轴轧辊(11)的辊身表面是由彼此成120度夹角的两段线段沿轧辊轴线旋转后形成的;该表面沿周向还开设有凹槽辊道(15),该凹槽辊道(15)的曲面形状是由一段角度为120度的内圆弧沿轧辊轴线旋转后形成的;三段内圆弧拼合后形成一个与针头针管外表面一致的圆形孔(14);
上述主传动轴轧辊(6)、第一从动轴轧辊(9)、第二从动轴轧辊(11)中的一个轧辊或任意几个轧辊的凹槽辊道(15)内设有一个或若干个微纹理轧制工具(16);
主传动轴第一斜齿轮(7)和主传动轴第二斜齿轮(8)安装于主传动轴(3)上的并且分别位于主传动轴轧辊(6)左右两侧,第一从动轴斜齿轮(10)安装于第一从动轴(4)上,第二从动轴斜齿轮(12)安装于第二从动轴(5)上;其中主传动轴第一斜齿轮(7)和第二从动轴斜齿轮(12)相啮合,主传动轴第二斜齿轮(8)和第一从动轴斜齿轮(10)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传动轴轧辊(6)、第一从动轴轧辊(9)、第二从动轴轧辊(11)的凹槽辊道(15)内设置的微纹理轧制工具(16)彼此结构相同,或不相同,或部分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动轴轧辊(6)、第一从动轴轧辊(9)、第二从动轴轧辊(11)的凹槽辊道(15)内均设有一个微纹理轧制工具(16),且微纹理轧制工具(16)均为结构相同的三棱锥凸块结构。
4.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的微细纹理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医用针头微细纹理生成装置初始化,将针头针管喂入主传动轴轧辊(6)、第一从动轴轧辊(9)、第二从动轴轧辊(11)形成的圆形孔(14)中;
步骤2、通过步进电机驱动主传动轴(3),经由相互啮合的主传动轴第一斜齿轮(7)与第一从动轴斜齿轮(10)传递旋转运动到第一传动轴(4)、经主传动轴第二斜齿轮(8)与第二从动轴斜齿轮(12)传递旋转运动到第二传动轴(5),同步驱动主传动轴轧辊(6)、第一从动轴轧辊(9)、第二从动轴轧辊(11)旋转;
步骤3、摩擦同步带动针头针管运动,由设置在轧辊的凹槽辊道(15)内的微纹理轧制工具(16)压缩针头针管外表面,在针头针管外圆柱面上复印形成凹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步骤1中,针头针管中未加入芯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传动轴轧辊(6)、第一从动轴轧辊(9)、第二从动轴轧辊(11)的凹槽辊道(15)内均设有一个微纹理轧制工具(16),且微纹理轧制工具(16)均为结构相同的三棱锥凸块结构;
微纹理轧制工具(16)将在针头针管外圆柱面上复印形成三个成120度夹角分布三棱锥形凹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774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