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砌筑墙体内后增芯柱抗震加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477069.9 | 申请日: | 2013-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8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 发明(设计)人: | 董有;甄进平;谢建明;王建红;吴保光;郑方昊遐;李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9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砌筑 墙体 内后增芯柱 抗震 加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既有建筑砌筑墙体中通过竖向钻孔放钢筋注浆形成后增类似构造柱的芯柱约束杆件增强墙体延性技术,简称砌筑墙体内后增芯柱抗震加固方法,属于抗震加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既有住宅、农宅抗震加固开始启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既有住宅和2000年以前的农宅大量砌体结构建筑无圈梁构造柱,严重影响其砌筑墙体抗震所需的延性性能,外加构造柱存在以下问题:施工难度大,混凝土上料困难、模板支撑困难,有效加固施工产出率低---构造柱结构费用远远低于外脚手架费用,楼房外部操作施工危险性大;既有阳台外窗需拆改;对既有建筑外部管线、护栏、空调等影响大;影响原建筑外立面效果;构造柱很难竖向一直到顶;外加构造柱对于内侧墙体延性无法得到增强,对于较宽、较长建筑提高整体延性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砌筑墙体内后增芯柱抗震加固方法。其无需破坏外貌和室内装饰,全部外部作业形成新的抗震杆件,增强既有建筑墙体延性,能够大幅提高和解决既有建筑的抗震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砌筑墙体内后增芯柱抗震加固方法,包括既有建筑原砌筑墙体,在原砌筑墙体内设置有竖向的墙体后增芯柱,所述墙体后增芯柱包括设置在原砌筑墙体竖向居中位置的通长竖向钻孔、钻孔内穿设的钢筋或钢绞线以及钻孔内灌注的聚合物砂浆,采用如下步骤进行加固:
步骤一:根据施工图纸设计墙体后增芯柱的孔径和钻孔距离,并选择钻孔设备,进行现场踏勘,放线定位,搭设脚手架,架设施工平台,在既有建筑屋顶架设钻孔设备并钻孔;钻孔应垂直穿入既有建筑的原砌筑墙体、楼板以及基础直至基础底部的土壤;
步骤二:钻孔完毕将孔清理干净并穿入钢筋或钢绞线;
步骤三:将钢筋或钢绞线在钻孔中架立居中;
步骤四:在钻孔上端封口,采用注浆设备并采用高压注浆法在钻孔内注入聚合物砂浆;
步骤五:对施工内容进行验收。
进一步地,所述钻孔直径为40mm-150mm。
进一步地,所述通长竖向钻孔位于原砌筑墙体宽度方向居中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或钢绞线位于钻孔内横截面正中。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采用搭接或焊接连接形式。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采用HRB335钢筋。
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既有建筑屋顶架设钻孔设备在拟增芯柱部位通过在墙体内长距离竖向钻孔,然后孔内穿钢筋或钢绞线,然后在孔内注聚合物砂浆形成类似构造柱的芯柱约束杆件增强既有建筑墙体延性技术。地震时将约束墙体裂缝开展,增强墙体整体性。减少地震力对上部结构造成的破坏。
本发明增强既有建筑墙体延性技术,地震时将约束墙体裂缝开展,增强墙体整体性,减少地震力对上部结构造成的破坏。本发明不入户实现对砌体抗震性能较大提高而且施工速度快,施工简单,造价低。本发明应用范围适用于实心砖墙、多孔砖墙、空心砌块墙、空斗砖墙、条石砌筑墙、毛石墙。本发明实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砌筑墙体内后增芯柱布置平面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处放大图;
图4为图1的处放大图;
图5为图1的处放大图;
图6为图1的处放大图;
图7为图1的处放大图。
图中,1、墙体后增芯柱;2、聚合物砂浆;3、钢筋或钢绞线;4、原砌筑墙体;5、楼板;6、基础;7、土壤。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70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