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477004.4 | 申请日: | 2013-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2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显忠;黄瑾;谢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式 氧化 生物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尤其涉及一种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环保标准对污水厂出水指标要求的提高,且污水厂占地控制越来越严,依靠过去的生物处理反应池,难以达到现在的出水要求及节能需求。
根据目前一些以印染废水等为主的高浓度工业废水,从已建的若干座印染污水处理厂的运转情况来看,推流式的曝气池由于耐冲击负荷较差,布气分配较难控制等原因,出水效果并不理想。而兼具推流和完全混合流特点的回转式氧化沟因曝气设备的原因,致使构筑物池深较浅,并存在充氧效率低的缺点。
国内外许多水处理研究机构专门对生反池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开发出了一些新型、适用的反应池。但随着污水处理规划的大型化,处理占地的集约化,处理工艺的自动化,传统污水处理的设备也越来越多,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在很多城市,土地已经成为各种设施发展的瓶颈,很多设备和技术因为占地面积过大而无法被实施。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占地紧凑、能耗低、便于适应水质变化、抗冲击负荷强、季节变化大的、出水要求高的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占地紧凑、能耗低、便于适应水质变化、抗冲击负荷强、季节变化大的、出水要求高的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包括用于导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渠,以及两结构相同对称布置在进水渠两侧的污水处理区。
所述污水处理区包括厌氧缺氧区和曝气氧化沟,所述厌氧缺氧区沿所述进水渠的侧面布置,所述进水渠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厌氧缺氧区导通的出水口,所述曝气氧化沟设置在所述厌氧缺氧区与所述进水渠相对的侧面上,所述曝气氧化沟上设置有与所述厌氧缺氧区导通的入水口以及用于将所述曝气氧化沟内的水导出的出水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厌氧缺氧区内垂直所述进水渠和所述曝气氧化沟的相向侧面间隔布置有多块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厌氧缺氧区分隔形成多个沿进水渠方向排列的厌氧区和缺氧区,所述分隔板在靠近曝气氧化沟的一侧或靠近进水渠的一侧上开设有过水口,且相邻所述分隔板上的过水口不开设在同一侧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渠侧面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对应设置在所述厌氧缺氧区上不同的厌氧区和缺氧区上,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电动进水调节堰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厌氧缺氧区和所述曝气氧化沟之间还设有内回流渠,所述内回流渠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曝气氧化沟内污水导入所述内回流渠内的内回流泵和若干个与所述厌氧缺氧区导通的回流口,若干个所述回流口导通对应设置在所述厌氧缺氧区上不同的厌氧区和缺氧区上,所述回流口上设置有回流渠电动闸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曝气氧化沟内设置有曝气器、推流器和好氧区。
本发明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可以根据进水水量、水质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运行模式,既可按常规AAO工艺运行,也可按改良AAO处理工艺或倒置AAO工艺模式运行,在提高处理效果基础上,保证工艺可靠性。将生反池好氧段设计为氧化沟形式,采用微孔曝气加推流的方式,既具有微孔曝气氧转移效率高的特点,又具有氧化沟工艺循环混合耐冲击负荷高、适应水质变化大的特点,出水总氮、总磷、氨氮等均稳定达到国家标准。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上层平面布置图。
图2为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中层平面布置图。
图3为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下层平面布置图。
图4为图1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上层平面布置图,图2为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中层平面布置图,图3为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的下层平面布置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包括用于导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渠100,以及两结构相同对称布置在进水渠两侧的污水处理区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70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称重式变压器储油柜
- 下一篇:一种阻值范围在10~1MΩ的片式薄膜固定电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