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6126.1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8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康鹏;金滟;杨芝超;蔡涛;丁树岩;杜亚锋;石胜鹏;刘善元;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14;C08L15/00;C08L23/06;C08L23/08;C08F210/06;C08F4/649;C08F4/654;C08F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制备该聚丙烯组合物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的聚丙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丙烯具有质轻价廉、易回收、加工成型性好等优点,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但聚丙烯同时也存在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在适用于对刚韧平衡有一定要求的场合时不能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尤其是汽车和家电领域。目前,为了提高聚丙烯抗的冲击性,常用的方法是共混橡胶或弹性体,如乙丙橡胶、聚烯烃弹性体等。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之一就是对改性聚丙烯表面性能(如划伤性应力发白等)产生不良影响。
众所周知,聚丙烯耐划伤性能较差,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被划伤,而增韧剂如橡胶、弹性体等的加入则会进一步劣化聚丙烯的耐划伤性。因此,当此类增韧聚丙烯应用于电器外壳、汽车内饰件等对外观要求较高的领域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对于汽车内饰件,如仪表板、门板、立柱、手套箱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US6541568B1公开了一种通过添加含有大量苯乙烯的共聚物来提高聚丙烯的耐划伤性的配方。然而,苯乙烯类共聚物的制造费用昂贵,会显著增加聚丙烯共混物的成本。此外,该苯乙烯类共聚物对聚丙烯的耐划伤性改善作用有限。
为克服上述不足,CN101173074A公开了一种通过添加脂肪族酰胺润滑剂来改善其耐划伤性的聚丙烯组成物及其制备方法;CN1580115A公开了一种通过添加耐划痕滑石粉来改善其耐划伤性的聚丙烯组成物及其制备方法;CN1631960A公开了一种通过添加高刚性、高韧性耐划痕滑石粉来改善其耐划伤性的聚丙烯组成物及其制备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需要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而加大润滑剂的用量。此外,单纯通过增加润滑剂的用量对耐划伤性的改善是有限的,并且增加润滑剂用量也会导致一些其它问题的出现,如润滑剂析出、表面发粘霜化、长期使用润滑效果变差等。
另外,由于聚丙烯自身结构特点导致聚丙烯存在应力发白问题。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注塑工艺的顶出环节或制品受到外力撞击等,材料会在相应位置产生银纹并扩展银纹区域以吸收能量,而银纹区域产生和扩展将导致制件发白,影响外观或产生不合格品。此外,在受到外力刮擦时,应力发白会进一步导致耐划伤性能的下降。而橡胶或填料的加入则可能导致抗应力发白性的进一步降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CN101709124A公开了一种耐折叠抗应力发白的聚丙烯材料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在高抗冲聚丙烯基材中添加弹性体及自制的抗应力发白母粒来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抗应力发白性能。虽然所述的材料显示出非常高的抗冲击性能,但共聚聚丙烯用量太多,导致材料的刚性下降,同时抗应力发白性也没有期望的那么高。CN101058655B公开了一种抗应力发白及应力开裂的填充改性聚丙烯材料,通过聚乙烯来改善应力发白问题,但是其采用的是嵌段共聚聚丙烯,且共聚聚丙烯用量过多,致使材料的抗应力发白性并不是很理想。CN102295808A公开了一种抗应力发白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该发明通过采用聚乙烯和热塑性弹性体来降低聚丙烯的应力发白程度,但是其抗应力发白性的提高也不太理想。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外观的要求日益提高,制备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同时又能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外观的聚丙烯材料已成为聚丙烯在汽车、家电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然而,对于如何在增强聚丙烯耐划伤性的同时提高其抗应力发白性,目前尚没有很好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聚丙烯组合物不能够同时提高由其制备的聚丙烯制品的耐划伤性和抗应力发白性的问题,提供一种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丙烯组合物,该聚丙烯组合物含有聚丙烯树脂和聚合物组合物,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含有:
(a)40-70重量%的结晶聚丙烯A,该结晶聚丙烯A选自丙烯均聚物和丙烯无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以丙烯无规共聚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该丙烯无规共聚合物含有82-99.9重量%的丙烯结构单元、0-6重量%的乙烯结构单元和0-12重量%的具有4-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结构单元,且乙烯结构单元和具有4-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结构单元的总含量为0.1-18重量%,以及
(b)30-60重量%的乙烯-丙烯弹性共聚物B,以乙烯-丙烯弹性共聚物B的总重量为基准,该乙烯-丙烯弹性共聚物B含有60-92重量%的丙烯结构单元、8-25重量%的乙烯结构单元以及0-15重量%的具有4-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结构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61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