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5974.0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6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颜永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永松 |
主分类号: | C01G3/02 | 分类号: | C01G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45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亚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亚铜(Cu,0)是一种p型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约为2.2eV,比Ti09的3.2eV低得多,具有典型的光学和磁学性质,在磁存储装置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另外,在超导体,太阳能电池,催化剂,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同时,氧化亚铜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受到了环境研究者的强烈关注。
目前制备氧化亚铜的方法主要有液相法、固相法、电解法等。其中,液相法因为所用设备投资少且产物的形貌和粒径可控而被广泛应用。很多合成工艺采用水合肼、亚硫酸氢钠等一些毒性较大的还原剂,治理环境的成本较高。因此,选用对环境友好的无毒的还原剂值得提倡。抗坏血酸、葡萄糖等都是对环境友好的温和的还原剂。Xu等人用抗坏血酸在水溶液中还原Cu(CH3COO)2得到了多孔的Cu00纳米球[Xu et a1.Nanotechnology.4(2009):045605]:Cui等人以葡萄糖为还原剂,CTAB保护下,在Cu2+浓度较佤的条件下还原制得了凹八面体型的氧化亚铜粉末[Cui Z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162(2009):82-86]。所报道或公开的资料显示,液相法制备氧化亚铜的工艺较为复杂,产率较低,要实现工业化生产还需要更新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在液相中还原氧化铜固体粉末,最终得到氧化亚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步骤如下:
1)将抗坏血酸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抗坏血酸的浓度为0.01-0.20摩尔/升;
2)将固体氧化铜粉末均匀分散于上述抗坏血酸溶液中,形成浑浊液,浑浊液中固体氧化铜粉末与抗坏血酸的摩尔比为2.00-2.20∶1;
3)将上述浑浊液进行水热反应,水热反应温度控制在60℃-100℃,反应时间为3小时-6小时;
4)水热反应完毕,过滤收集并干燥,得到砖红色粉末。
所述的固体氧化铜粉末粒径为20nm~5lim。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抗坏血酸的还原作用,在水溶液中直接还原氧化铜,通过合适的还原剂浓
度控制还原反应进程,得到氧化亚铜.氧化亚铜的产率大于60%。本发明得到的氧化铜能带间隙约1.9eV,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在磁存储、太阳能电池等方面有潜在应用。本发明方法简便、可控、成本低廉,易于实现规模化的工业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所得产物的XRD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7613g抗坏血酸充分溶解于1升去离子水中,抗坏血酸的浓度为0.01摩尔/升;将1.7490g固体氧化铜粉末(0.022mol,粒径为20nm)均匀分散于上述抗坏血酸溶液中,形成浑浊液;浑浊液中氧化铜与抗坏血酸的摩尔比为2.20∶1;将上述浑浊液进行水热反应,
水热反应温度控制在80℃,反应时间为4小时;水热反应完毕,过滤收集并干燥,就得到
了砖红色的粉末。附图是该产物的XRD图谱,该图谱与氧化亚铜标准XRD数据(JCPDS No78-2076)吻合,说明产物中的结晶相物质是氧化亚铜,由XRD衍射峰值计算出氧化亚铜产率为71.65%。
实施例2:
将35.2260g抗坏血酸充分溶解于1升去离子水中,抗坏血酸的浓度为0.20摩尔/升;将31.8000g固体氧化铜粉末(0.400mol,粒径为11im)加入分散于上述抗坏血酸溶液中,混合均匀形成浑浊液,浑浊液中氧化铜与抗坏血酸的摩尔比为2.00∶1;将上述浑浊液进行水热反应,水热反应温度控制在60℃,厦应时间为6小时;水热反应完毕,过滤收集并干燥,得到砖红色粉末。
得到的砖红色粉末XRD分析结果与实施例1相近,由XRD衍射峰值计算出产率为氧化亚铜64.28%。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永松,未经颜永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59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淡水藻光化学降解水中磺胺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快速浓缩稀磷酸的节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