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添加有竹炭的中高密度板及其添加竹炭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5598.5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1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旭;杨盛鑫;杨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东旭 |
主分类号: | B27N3/04 | 分类号: | B27N3/04;B27N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周诚实 |
地址: | 15003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添加 有竹炭 中高 密度板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添加有竹炭的中高密度板及其添加竹炭的方法,属于密度板及其添加竹炭的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密度板,也称纤维板。是以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施加脲醛树脂或其他适用的胶粘剂制成的人造板材,按其密度的不同,分为高密度板、中密度板和低密度板。中密度纤维板是将经过挑选的木材原料加工成纤维后,施加脲醛树脂和其它助剂制成密度约为0.5~0.88g/cm3的一种人造板材。国产一级中密度纤维板技术标准参数规定如下:1、板件厚度偏差要小,一般应控制在±0.3mm。2、吸水厚度膨胀率≤12%。3、游离甲醛含量不超过70mg/100g。4、握螺钉力垂直板面≥1150N,平行板面≥660N。5、板件静曲强度≥17.2MPa。现有密度板中的甲醛是装修后室内污染的元凶,尽管有人采取了很多的方法减少密度板中的游离甲醛,但结果总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即现有密度板中的游离甲醛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添加有竹炭的中高密度板及其添加竹炭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添加有竹炭的中高密度板,包括:密度板和竹炭粉末,所述竹炭粉末的用量为密度板重量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
一种中高密度板中添加竹炭的方法,在大旋风二次送风的管道壁上打开一个孔,螺旋输送机的出口与大旋风二次送风的管道壁上的孔相连通,螺旋输送机的入口与竹炭粉末料仓相连通,经由二次风送,将竹炭粉末连同木质纤维送到铺装机内,均匀的铺装到预压机,然后热压成型,所述竹炭粉末的用量为密度板重量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
本发明在密度板中添加了竹炭,起到了降低甲醛释放量的作用,经检测,密度板中的甲醛释放量仅为5mg/100g,符合国家标准(GB/T11718-2009甲醛释放量≤8mg/100g)的规定。同时还具有稀释苯、使密度板防潮的作用。竹炭具有弱导电性,可以使中高密度板具有防静电与屏蔽电磁辐射的作用。炭质本身有着无数的孔隙,这种炭质气孔能有效地吸附空气中一部分浮游物质,对硫化物、氢化物、甲醇、苯、酚等有害化学物质起到吸附、分解异味和消臭作用,使用含有竹炭的中高密度板还可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取500克竹炭粉末,通过高温加热30分钟,实验证明竹炭燃点在1000℃以上,在制作添加竹炭的密度板过程中,热压和砂光时不产生火花,没有火患。取30克竹炭粉末放入胶样里进行固化试验,胶样的固化时间不受影响,胶样呈现暗灰色,胶样的基本性质没有改变。添加竹炭后的中高密度板表面呈现细微黑色点状斑点,对其做物理实验,证明不影响密度板内部的结合强度,也不影响密度板表面结合强度,不影响添加竹炭后的密度板进行任何材料的贴面。本发明添加有竹炭的中高密度板符合国产中高密度纤维板的技术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添加有竹炭的中高密度板,包括:密度板和竹炭粉末,所述竹炭粉末的用量为密度板重量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
所述竹炭粉末的用量为密度板重量的百分之一。
所述竹炭粉末的用量为密度板重量的千分之五。
一种中高密度板中添加竹炭的方法,在大旋风二次送风的管道壁上打开一个孔,螺旋输送机的出口与大旋风二次送风的管道壁上的孔相连通,螺旋输送机的入口与竹炭粉末料仓相连通,经由二次风送,将竹炭粉末连同木质纤维送到铺装机内,均匀的铺装到预压机,然后热压成型,所述竹炭粉末的用量为密度板重量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其他方法与现有生产中高密度板的方法相同。
所述竹炭粉末的用量为密度板重量的百分之一。
所述竹炭粉末的用量为密度板重量的千分之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发明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东旭,未经杨东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55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