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雾化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5036.0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1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罗杰燊;朱勇雄;冯锦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7/06 | 分类号: | B05B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雾化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对水等液体予以雾化的超声雾化发生器。
背景技术
超声雾化发生器一般用于对容器内的水等液体予以雾化的装置。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0520062411.X的实用新型专利,披露了一种带灯的雾化器,其特别之处在于主要由带有夹层的透明塑料环,位于透明塑料环外侧面的金属环,位于透明塑料环孔内的超声波震动片总成、设置在超声波震动片总成下面的控制电路板、密封设置在透明塑料环夹层内的灯构成,在超声波震动片总成和控制电路板间设置有环氧树脂层。其次该专利申请也披露了其超声波震动片总成4由内壁带有螺纹的腔体4a、设置在腔体4a底部的塑胶垫圈4b、位于垫圈4b上面的震动片4c、螺纹旋接在腔体4a上的金属压环4d构成,压环4d上设有定位翼片4e,震动片4c底部通过导线11与控制电路板5的电源输出端相连接。震动片4c下面设置一导电片4f,震动片4c与导电片4f间设有弹簧4g,导电片4f通过导线11与控制电路板5的电源输出端相连接。根据其说明书及其附图的描述可以看出,至少有两点是不尽合理的方案,第一点在于震动片4c通过弹簧4g与导电片4f电连接,并且仅仅只一个电极,这样所述震动片4c的另外一个电极必须借助于通过内壁带有螺纹的腔体4a实现,这样所述内壁带有螺纹的腔体4a非常容易出现电腐蚀;第二点在于所述内壁带有螺纹的腔体4a直接顶压在震动片4c的上面,由于所述震动片4c是陶瓷片,在装配或维修更换所述震动片4c时非常容易损坏所述震动片4c。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声雾化发生器,包括具有型腔的单元壳体,收容在所述单元壳体型腔内的换能片,所述换能片的上侧面设置有主电极层,下侧面设置有相互电隔离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环绕在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外周并与所述主电极层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端定位在所述型腔内的第一螺旋导电弹簧和第二螺旋导电弹簧,所述第二螺旋导电弹簧环绕在所述第一螺旋导电弹簧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螺旋导电弹簧电隔离,所述第一螺旋导电弹簧、第二螺旋导电弹簧的顶端分别对应地顶压在所述换能片下侧面的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上。
其中,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是能够将高频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能够将水等液体予以雾化的装置。所述单元壳体是一个具有上部敞口的构件,能够收容换能片、第一螺旋导电弹簧、第二螺旋导电弹簧等构件。
所述换能片是一种能够在高频信号的驱动下产生高频振动的构件。其一般包括有上下两个电极层。其中主电极层设置在上侧面上(也称为直接接触雾化液体的接液面)另一个电极层设置在下侧面(也称为背液面)。本发明在所述换能片的下侧面上设置相互电隔离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环绕在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外周并与所述主电极层电连接,这样使所述换能片的下侧面实际上具有两个电极层。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换能片的下侧面实际上具有两个电极层即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能够让位于所述换能片下面的所述第一螺旋导电弹簧、第二螺旋导电弹簧的顶端分别对应地顶压在所述换能片下侧面的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上,从而所述换能片下面是由所述第一螺旋导电弹簧、第二螺旋导电弹簧所组成的完全弹性机构,而且能够利用所述第一螺旋导电弹簧、第二螺旋导电弹簧向所述换能片提供高频信号,至少不用借助于所述单元壳体提供电信号。
上述方案的益的效果在于,不仅使所述换能片的下方成为完全的弹性结构从而在压紧所述换能片时减少了损坏,而且也减少了对所述单元壳体的电腐蚀。其次,内外设置的所述第一螺旋导电弹簧、第二螺旋导电弹簧能够使所述换能片均匀受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单元壳体型腔内还设置有绝缘板,所述第一螺旋导电弹簧和第二螺旋导电弹簧的尾端定位在所述绝缘板上。所述绝缘板不仅能够定位所述第一螺旋导电弹簧、第二螺旋导电弹簧,而且也能够为所述第一螺旋导电弹簧、第二螺旋导电弹簧的尾端提供电隔离的空间还能为外部的信号引线提过过渡的载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绝缘板紧挨所述单元壳体型腔的底壁,所述底壁上设置有引线孔,与所述第一螺旋导电弹簧、第二螺旋导电弹簧连接的两个电引线穿过所述引线孔。其中,所述引线孔可以是一个或两个,相应地,与所述第一螺旋导电弹簧、第二螺旋导电弹簧连接的两个电引线可以分别穿过所述引线孔,也可以在具有绝缘条件下同时穿过所述引线孔。所述绝缘板紧挨所述单元壳体型腔的底壁,可以借助于所述底壁予以定位,也可以让定位在所述绝缘板上的所述第一螺旋导电弹簧、第二螺旋导电弹簧的尾端直接伸入到两个所述电引线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50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