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燃料包壳管高温双轴蠕变环向变形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474648.8 | 申请日: | 2013-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3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朋飞;赵文金;吴正武;杨忠波;闫萌;彭倩;戴训;邱军;梁波;易伟;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18 | 分类号: | G01N3/18;G01B11/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谢敏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核燃料 包壳管 高温 双轴蠕变环 变形 测量 系统 测量方法 | ||
1.核燃料包壳管高温双轴蠕变环向变形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形导杆(1)、滑轨(3)、轴向位移锁紧结构、测量记录单元;
所述滑轨(3)的横截面形状为十字形,包括两道上轨道(31)和两道下轨道(32),两道上轨道(31)与两道下轨道(32)成轴对称分布;
所述轴向位移锁紧结构包括两组位于滑轨(3)上的传动装置,每组传动装置包括上传动结构和下传动结构,所述上传动结构包括上中心轴(41)以及两个分别套接在上中心轴(41)两端的上轴承(411),两个上轴承(411)分别位于两道上轨道(31)内;所述下传动结构包括下中心轴(42)以及两个分别套接在下中心轴(42)两端的下轴承(422),两个下轴承(422)分别位于两道下轨道(32)内;所述上中心轴(41)与下中心轴(42)的两端设有同时贯穿上中心轴(41)与下中心轴(42)的定位销(9),且上中心轴(41)与下中心轴(42)的两端还对应连接有始终处于拉伸状态的预紧弹簧(10);所述上中心轴(41)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变形导杆(1)的导杆安装孔(11),导杆安装孔(11)上设有用于锁紧变形导杆(1)的锁紧螺钉(12);
所述变形导杆(1)的一端设有金属帽(2),另一端设置成刀口;
所述测量记录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光栅尺(19)和变形实时记录系统(21),所述变形实时记录系统(21)包括光栅尺数显表和变形测量记录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燃料包壳管高温双轴蠕变环向变形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导杆(1)的形状为圆柱体,且采用石英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燃料包壳管高温双轴蠕变环向变形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帽(2)采用硬质铝合金制成,其端面加工粗糙度大于0.32,垂直度大于0.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燃料包壳管高温双轴蠕变环向变形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导杆(1)的刀口端与试样的接触面尺寸为8mm×2mm,该刀口端的粗糙度大于0.32,垂直度大于0.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燃料包壳管高温双轴蠕变环向变形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定位支架,每个定位支架包括固定座(13)、连杆(14)以及卡叉(15),固定座(13)与连杆(14)活动连接,连杆(14)与卡叉(15)活动连接,所述卡叉(15)呈“U”形,所述滑轨(3)的两端设有卡接凹槽(5),所述滑轨(3)通过卡接凹槽(5)固定在卡叉(15)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燃料包壳管高温双轴蠕变环向变形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光栅尺(19)的光栅尺固定装置(20),所述光栅尺固定装置(20)固定在定位支架的卡叉(1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燃料包壳管高温双轴蠕变环向变形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筒(7)和导筒固定装置(6),所述导筒(7)通过导筒固定装置(6)固定在滑轨(3)的上表面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燃料包壳管高温双轴蠕变环向变形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弹簧(10)的预紧拉力为5~10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464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TIG焊焊缝成型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分布式计算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