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刚构-钢桁组合的桥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1800.7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5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伏;贾超锋;赵会东;盖小红;吴少海;陈应陶;李承根;董义;万更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2/00 | 分类号: | E01D12/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组合 桥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结构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刚构-钢桁组合的桥梁结构。
背景技术
为保证高速行车,高等级铁路对轨道平顺度要求苛刻;由于无砟轨道的可调整量非常小,这就对桥梁的刚度及附加变形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桥梁结构而言,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点:一是温度引起的附加变形和徐变变形的控制;二是尽可能保证刚度分布均匀。因此研究能够有效提高结构刚度、温度变形和徐变变形较小的新型组合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刚构-钢桁组合的桥梁结构,能有效提高截面的刚度,明显改善混凝土梁桥后期徐变变形值。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连续刚构-钢桁组合的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
纵向设置至少三跨的连续刚构梁体,连续刚构梁体两端为边跨,其余为中跨,连续刚构梁体上方的中跨范围内设置钢桁架。
所述中跨的高度自中央到两侧递增,最大高度处为中支点,中支点下方设置中墩,中墩与连续刚构梁体固结;
所述边跨的高度自中支点到端部递减,最小高度处为边支点,边支点下方设置边墩,边墩与连续刚构梁体之间设置支座。
所述钢桁架由桥门架上弦杆、腹杆和上平联组成;
上弦杆纵向两列平行设置,上弦杆与连续刚构梁体之间设置腹杆,将上弦杆与连续刚构梁体之间的平面空间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单元;
两列上弦杆之间设置若干横向布置的上平联,两列上弦杆端部之间设置桥门架。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建筑高度低:
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本发明的梁体截面进一步优化,混凝土梁高降低明显。
(2)温度引起的附加变形明显减小
与梁-拱组合结构相比,由于钢桁架为平弦结构,因此温度引起的附加变形明显减小,同时避免了同时避免了柔性吊杆的张拉和调整,避免了耐久性设计的薄弱环节。
(3)结构徐变变形明显减小:
该结构主要承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梁和钢桁梁组合而成,由于钢桁梁对刚度较弱的部位进行加强,使整个桥梁结构的竖向刚度分布更加均匀,与梁式桥相比,结构徐变变形明显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面图。
图2为图1中A-A横截面图。
图3为图1中B-B横截面图。
图中,1-中跨,2-中墩,3-边墩,4-桥门架,5-上弦杆,6-腹杆,,7-上平联,8-边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连续刚构-钢桁组合的桥梁结构,其主要承重结构由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和钢桁架组合而成,通过连续刚构和钢桁架的组合使结构能很好的满足高速铁路运营的各种要求。具体结构是:
纵向设置至少三跨的连续刚构梁体,连续刚构梁体两端为边跨8,其余为中跨1,连续刚构梁体上方的中跨1范围内设置钢桁架。
中跨1的高度自中央到两侧递增,最大高度处为中支点,中支点下方设置中墩2,中墩2与连续刚构梁体固结;边跨2的高度自中支点到端部递减,最小高度处为边支点,边支点下方设置边墩3,边墩3与连续刚构梁体之间设置支座。
钢桁架由桥门架4上弦杆5、腹杆6和上平联7组成。上弦杆5纵向两列平行设置,上弦杆5与连续刚构梁体之间设置腹杆4,将上弦杆3与连续刚构梁体之间的平面空间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单元。两列上弦杆5之间设置若干横向布置的上平联7,两列上弦杆5端部之间设置桥门架4。
参见图1中的三跨结构形式,连续刚构梁体两端为边跨8,中央为中跨1,连续刚构梁体上方的中跨1范围内设置钢桁架。中跨1的高度自中央到两侧递增,最大高度处为中支点,中支点下方设置中墩2,中墩2与连续刚构梁体固结;边跨2的高度自中支点到端部递减,最小高度处为边支点,边支点下方设置边墩3,边墩3与连续刚构梁体之间设置支座。
多跨结构时,连续刚构梁体两端为边跨8,最中央为中跨,其余为次中跨,中跨与次中跨范围内设置钢桁架。中跨与次中跨的高度自中央到两侧递增,最大高度处为中支点,中支点下方设置中墩2,中墩2与连续刚构梁体固结;边跨2的高度自中支点到端部递减,最小高度处为边支点,边支点下方设置边墩3,边墩3与连续刚构梁体之间设置支座。
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18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饰灯
- 下一篇:带电子表的LED手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