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护复合织布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0636.8 | 申请日: | 2013-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7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依民;王燕萍;路瑶;倪建华;艾欣;许华君;张绳凯;赵华蕾;杨硕;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12;B32B23/02;B32B23/08;B32B9/04;B32B33/00;D03D15/00;D06M15/568;D06M101/06;D06M101/32;D06M101/34;D06M101/4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 复合 织布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防护复合织布,其特征是:所述的复合织布包括防护外层(1)、防护夹层(2)和防护内层(3),所述的防护外层(1)、防护夹层(2)和防护内层(3)依次平行排列,所述的防护外层(1)、防护夹层(2)和防护内层(3)三层边缘处用胶粘剂(4)粘结,并通过平板固化胶粘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复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外层(1)和防护内层(3)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织物层,其层数在5~15层之间,是由细度为400~1600denier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通过机织方法织造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复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夹层(2)是中空纤维织物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所述的经线和纬线纤维束所包含的单根纤维内部中空,中空部位填充剪切增稠流体(5),经线和纬线端口处采用胶粘剂(4)封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护复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纤维为但不限于涤纶、锦纶、粘胶或碳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护复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线和纬线为中空纤维束,每束纤维总纤度为150~600dtex;纤维束中的单根中空纤维内孔孔数为单孔、四孔、七孔或九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护复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根中空纤维截面为圆形,其中空部分截面为任意的弧线组合或直线形组合;单根中空纤维外径为30~105μm,内径为10~25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护复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纤维内孔孔径大于填充的剪切增稠流体(5)中分散相粒子的最大粒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护复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剪切增稠流体包括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分散相粒子粒径为7nm~600n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护复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介质是由聚乙二醇和二异氰酸酯经聚合反应而成;所述的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300,400或600,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TDI、MDI、HDI或IPDI。
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任一防护复合织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剪切增稠流体分散介质的制备
将聚乙二醇置于3口烧瓶中于110℃减压蒸馏2h,后降至45℃恒温1h,一次性加入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与聚乙二醇的摩尔比为0.2~0.8;于45℃恒温反应0.5h后,升温至70~80℃,反应2~3h;整个反应过程在氮气保护下进行,并采用机械搅拌;
(2)剪切增稠流体的制备
通过机械搅拌的方式,对分散相和上一步中制备得到的分散介质进行预混合,转数为50~800rpm,得到剪切增稠流体;再通过超声波清洗仪对剪切增稠流体进行超声处理,去除气泡;从而得到分散均匀的剪切增稠流体;分散相质量分数为25%~60%;
(3)防护夹层中空纤维的填充及封端
将中空纤维织物层经线一端垂直浸入盛有剪切增稠流体的水槽中,水槽温度为30~50℃;经线另一端采用负压设备进行抽吸,压力为-0.5~-3MPa;待剪切增稠流体充满中空纤维内孔后采用胶粘剂粘结,并通过平板固化封端;再对纬线进行同样的过程,注入剪切增稠流体;使得中空纤维织物层经线和纬线的中空纤维中都充满剪切增稠流体;
(4)防护复合织布的制备
将防护外层,防护夹层和防护内层依次平行排列,并于边缘处采用胶粘剂粘结,通过平板压制固化胶粘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063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