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物黑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提取产物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0423.5 | 申请日: | 2013-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7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马家骅;谭承佳;辛超;叶凤;杨洲;叶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A61K8/98;A61Q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卢绮琴;欧颖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物 黑色素 提取 方法 及其 产物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黑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提取产物的应用,具体是在其作为染发组合物时的应用。
背景技术
黑色素是一种生物色素,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结构复杂多样的酚类或吲哚类生物大分子色素的总称,动物、植物与原生生物基本都含有这种色素。黑色素通常是以聚合的方式存在。
黑色素的来源可以是生物或化学合成,通常是酪氨酸经过一连串化学反应所形成,例如申请号为CN200610075065.8,发明名称为“酶法合成天然黑色素”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以酪氨酸、二元酚、三元酚及其衍生物为底物,在反应器中建立酶促反应系统,酶促合成黑色素粗品,再经蛋白酶处理制备得到黑色素纯品。但长期使用合成的黑色素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天然黑色素分为植物来源和动物来源的黑色素,例如申请号为200710017344.3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从杏仁皮中提取和纯化黑色素的方法,该方法以杏仁皮为原料,采用碱性水溶液提取,酸水解杂质,反复有机溶剂洗涤和反复碱溶解后酸化使之沉淀进行纯化,冻结-解冻后去离子水反复洗涤除去Cl-,最后真空干燥得到杏仁皮黑色素成品。
目前,国内外对动物黑色素的研究甚少,且大多局限在对动物黑色素物理性质及一些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性质的研究。例如刘永忠等人在“酸提法提取乌骨鸡黑色素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56-15258]一文中制备了一种乌骨鸡黑色素;李正英等人在“蝌蚪黑色素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食品科学,1998,8:5-7]一文中公开了一种蝌蚪黑色素,并研究了其在体外抗氧化方面的作用;张莲姬等人在“泥鳅鱼皮黑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9,5:263-264]一文中公开了一种泥鳅皮黑色素。
昆虫是地球上最大的未被利用资源,然而针对昆虫黑色素的研究很少,对昆虫黑色素的应用研究报道更少。
发明内容
因植物来源的黑色素成本较高,价格昂贵,而且将其应用于人类头发的染色将出现类似于异源排斥的效果,因而不利于被人发所吸收,着色稳定性不理想。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可应用于染发护发产品的既安全无毒副作用,又成本较低的黑色素。因此,本发明人首先想到将昆虫黑色素从昆虫中以一种适宜的方法提取出来并应用于染发护发中。
因此,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动物黑色素的提取方法,所述动物为昆虫,且所述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以昆虫为原料,先经碱提取,得碱提取液;步骤B:在所述碱提取液中加入酸至pH值为1~6,得到沉淀物;步骤C:所得沉淀物用有机溶剂和水进行洗涤,并可选择地对其进行干燥,得到黑色素粗品;步骤D:采用酶法和/或酸解法处理所述黑色素粗品,得到全部或部分脱除蛋白质的昆虫黑色素提取物,将其洗涤和干燥后得到所述昆虫黑色素。
优选在本发明上述步骤D中所述洗涤即用水将所述昆虫黑色素提取物洗涤至近中性。另外,本发明中的步骤D除了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酶法以外,还可以使用酸解法去除黑色素粗品中的全部或部分蛋白质;具体地,在酸解法中使用比酶法中更高的酸强度。但因酸解法的蛋白质脱除效果比酶法差,因而未将其列于具体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所述昆虫为黑色昆虫,所述黑色昆虫是指人肉眼看来会显示偏黑色的昆虫。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开发出一种从昆虫中高效提取黑色素的方法,并采用红外、紫外光谱对本发明提取得到的昆虫黑色素进行了初步鉴定,紫外吸收光谱表明本发明所述昆虫黑色素具有与人类头发黑色素相应的吸收特征。红外图谱表明本发明所述昆虫黑色素含有噻嗪环和吲哚环,而人类头发黑色素同样主要为噻嗪环和吲哚环这两种骨架结构。由此表明,昆虫黑色素具有与人类头发黑色素相似的化学结构。因而可以将昆虫黑色素应用于染发产品。本发明所得昆虫黑色素的染发效果比合成的黑色素安全;昆虫黑色素比植物黑色素成本低且原料来源广泛,染色效果稳定。
优选本发明中所述昆虫为蜣螂、黑蚂蚁、黄褐丽金龟子、土鳖虫、九香虫、虻虫、斑蝥和洋虫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所述昆虫为蜣螂。
在一具体实例中,在用碱提取昆虫之前,将昆虫先经过粉碎,例如粉碎至过20目药典筛。在另一具体实例中也可以不经粉碎,直接进行碱提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未经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04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荧光印刷油墨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绿色节能耐高温耐腐蚀的硅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