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管拉拔外膜油组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68514.5 | 申请日: | 201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5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阳;李谨;张旭;王士庭;吴滨;杨志东;胡晓辉;杨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研发(上海)中心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61/00;C10N40/24;C10N30/06;C10N30/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管 拉拔 外膜油 组合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管拉拔外膜油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电子、汽车以及家用电器工业的发展,铜管特别是用于热交换器铜管的需求量日益增长。铜管拉拔加工属于塑性加工范畴,与钢材加工不同,一般不需要很高的极压性能却对油品抗磨和减摩要求较高,对铜腐蚀要求也较高,且要求退火无残留等。
铜管经过拉拔管径和壁厚均明显缩小,内外壁均需要涂覆润滑油品;而前段工序残留的轧制乳化液会造成拉拔油品乳化起泡等,影响润滑油品使用效果。文献CN1270210A公开了一种铜管拉拔润滑油复合添加剂,它基本上由释释溶剂、油性剂、极压剂、防锈剂、腐蚀抑制剂、光亮剂和抗乳化剂组成,未涉及其添加抗乳化剂组分的目的和对抗乳化性能的考察。文献“合成润滑材料,2005,1672-4364”公开了一种酯型铜管拉拔油,该文献未涉及油品抗杂油能力,从该文献中也不能体现出该油油抗杂油性能的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存在油品抗杂油性能不够,前段轧制工序中残留的轧制乳化油混入后起泡严重,影响拉拔油润滑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铜管拉拔外膜油组合物。该组合物抗杂油能力强,可以降低轧制工序中残留的轧制乳化液对油品性能的影响。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相对应的铜管拉拔外膜油组合物的用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铜管拉拔外膜油组合物,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
a)10~35份的选自脂肪酸酯或脂肪醇中的至少一种;
b)30~60份的聚异丁烯;
c)0.01~0.5份的苯并三氮唑;
d)25~45份的精制矿物油;
e)0.1~5.0份的选自蓖麻油环氧乙烯醚或烷基酚环氧乙烷中的至少一种;
f)0.01~0.1份的含氟硅油。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选自脂肪酸酯或脂肪醇中的至少一种的用量为10~30份,聚异丁烯的用量为40~60份,苯并三氮唑的用量为0.02~0.3份,精制矿物油的用量为20~40份,选自蓖麻油环氧乙烯醚或烷基酚环氧乙烷中的至少一种的用量为0.1~4.5,含氟硅油的用量为0.02~0.1。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脂肪酸酯选自天然油脂或合成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地,所述脂肪酸酯选自大豆油、菜籽油或棕榈油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脂肪醇选自十六醇、油醇或C12-14混合醇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地,所述脂肪醇选自C12-14混合醇。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聚异丁烯分子量为350~3500。
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基础油加入调和釜中,当温度为55~65℃时,加入所需量的选自脂肪酸酯或脂肪醇中的至少一种、聚异丁烯、苯并三氮唑、选自蓖麻油环氧乙烯醚或烷基酚环氧乙烷中的至少一种和含氟硅油,恒温搅拌60分钟以上,搅拌均匀后经检验出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上述铜管拉拔外膜油组合物用于铜管拉拔加工过程。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铜管拉拔外膜油组合物的组份、重量份数以及优选范围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相同。
本发明通过优选原料,特别是选用蓖麻油环氧乙烯醚、烷基酚环氧乙烷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抗乳化剂,选用含氟硅油作为抗泡剂,充分发挥各组份的协同作用,消除了轧制乳化液对拉拔油使用性能的影响。本发明组合物与轧制乳化液混合后仍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抗泡性能,体现出良好的抗杂油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2】
将基础油加入调和釜中,当温度为60℃时,加入所需量的选自脂肪酸酯或脂肪醇中的至少一种、聚异丁烯、苯并三氮唑、选自蓖麻油环氧乙烯醚或烷基酚环氧乙烷中的至少一种和含氟硅油,恒温搅拌65分钟,搅拌均匀后经检验出料。其中各组份及其重量份数见表1,产品性能见表2。
表1中,PB2400为分子量为2400的聚异丁烯,T706为苯并三氮唑,HVI I150为溶剂精制矿物油,EL-20为蓖麻油环氧乙烯醚,NP-4为壬基酚环氧乙烯醚,WZ1010为含氟硅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研发(上海)中心,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研发(上海)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85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系壳体动力输出端加工工装
- 下一篇:一种板坯连铸弧形段辊道在线清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