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高光催化活性核壳结构TiO2材料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467746.9 | 申请日: | 2013-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1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 发明(设计)人: | 曹傲能;张新;韩凯;王海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1/06 | 分类号: | B01J2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光催化 活性 结构 tio sub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高光催化活性核壳结构TiO2材料的方法,属于纳米无机材料及光化学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TiO2在光化学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光催化剂中,受到众多科研工作者的重视。随着21世纪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以及能源瓶颈问题愈发变得突出,对环境友好型材料以及新能源的研究也变得愈发紧迫。所有能源中氢气作为唯一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无疑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等非再生能源以后新一代被广泛采用的能源。氢能比能量密度高,燃烧的产物是水,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在众多的光催化材料(包括ZnO、SnO2、WO3等氧化物及CdS、ZnS等硫化物)中,TiO2具有无毒、性能稳定、价格低廉、高光催化活性可分解目标物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优良的光催化剂,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光催化、光反应变色、光生伏打和电变色领域。有效地利用清洁、安全和丰富的太阳能不仅能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而且也将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TiO2基光催化材料实用化的主要问题在于:TiO2禁带较宽,光能利用率较低,对太阳光的吸收局限于紫外区,光能利用率不到3%。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探索催化过程机理,发展了多种改性方法,对TiO2进行改性,包括还原Ti(IV)生成Ti(III),都不同程度的拓展了TiO2的光响应范围,提高了其可见光光催化活性。但是相关方法涉及高温、高压、耗时较长,需要贵重金属等不利因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高光催化活性核壳结构TiO2材料的方法。利用一种简单可行的操作方法,将TiO2晶体表面部分Ti4+被还原成Ti3+,同时形成一层非晶态,得到具有高催化活性的TiO2催化剂材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备高光催化活性核壳结构TiO2材料的方法,通过超声、加热或微波处理晶态TiO2材料的悬浮液,一步将其转换成具有晶体内核和无定型壳层的核壳结构TiO2材料;具有以下制备过程和步骤:将反应物晶态TiO2与溶剂混合均匀,反应体系为固相-液相体系,对反应体系进行超声、加热或微波处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TiO2材料表面吸附溶剂中的羟基,在超声、加热或微波的作用下,TiO2晶体表面部分Ti4+被还原成Ti3+,同时形成一层非晶态,得到具有高催化活性核壳结构TiO2材料。
所述溶剂为pH值为3~14的水溶液或醇溶液或其混合溶液。
反应物原料采用晶态TiO2材料(如商业二氧化钛纳米材料P25, 是利用气相沉积法得到的锐钛矿与金红石以80:20为比例的混晶,性能优异)。在制备过程中,只是利用一些简单的溶剂,并未掺杂一些重金属离子达到改性目的。因此改性后仍然保持无污染,绿色环保优异特性。得到的核壳结构TiO2光催化剂材料,具有无定型非晶态壳层及包覆的晶化TiO2内核,反应前后粒径无明显改变。反应后颜色由白色变为灰黄色等深颜色,同时具有氧空位与三价钛离子等特征,吸光区域由紫外区域拓宽到可见光区域,极大地提高了光利用率,同时具有十分优秀的催化活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优点:
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采用微波技术、超声技术以及直接烘箱加热等简单操作方式,结合固相-液相反应,操作方法非常简单新颖可行,不利用其他贵重金属元素,对环境无污染,耗能低,绿色环保、生产成本低,具有商业规模化生产潜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得核壳结构TiO2光催化剂材料的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照片图。
图2为本发明所得核壳结构TiO2光催化剂材料的电子顺磁共振能谱(EPR)分析图。
图3为本发明所得核壳结构TiO2光催化剂材料的光催化制氢性能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77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