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CR温度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67662.5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1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龙顺洪;赵中煜;徐帅;刘玉彬;赵彩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亿利汽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龙顺洪 |
主分类号: | F01N9/00 | 分类号: | F01N9/00;F01N3/2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孙春玲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cr 温度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尤其是处理车辆尾气的SCR装置的温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是一种选择还原技术,SCR技术利用氨气(NH3)或尿素水溶液(Urea water solution)作为还原性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利用NH3将NOx还原为对环境无害的氮气(N2)和水(H2O)。系统将NH3或尿素水溶液供给至SCR的排气管中,使之与NOx排放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降低尾气中的NOx排放。但是,常用的还原剂中,例如尿素水溶液在-11℃左右会冻结,所以在寒冷天气时无法供给尿素水溶液。因此,在SCR系统上安装有用于进行解冻控制的SCR温度控制系统,在寒冷时将发动机冷却水供给至尿素罐,将尿素罐中冻结的尿素水溶液解冻,并通过相应的加热方式对管路、喷射系统进行加热,确保实现尿素水溶液供给管路畅通。
现有的SCR温度控制主要是针对尿素罐-尿素泵结构的系统,根据尿素罐和尿素泵的实际温度,控制解冻的运行和停止。对于气体驱动SCR喷射系统还缺乏有效的解冻控制逻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以尿素水溶液等冰点较高的物质为还原剂的SCR系统,在低温时还原剂会冻结,从而导致SCR系统无法工作。因此,需要一种对SCR气体驱动喷射装置自动进行解冻的温度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SCR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电控线路、还原剂管路加热器、还原剂喷射器、冷却液控制阀和还原剂储存容器传感器,控制单元通过电控线路分别与还原剂管路加热器、还原剂喷射器、冷却液控制阀和还原剂储存容器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SCR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在气体管路上设置的三联阀,气体管路包括气体一路、气体二路和气体三路;气体一路一端与气源连接,另一端经过三联阀中的空气阀一与还原剂储存容器连接;气体二路一端与还原剂储存容器连接,另一端经过三联阀中的空气阀二通向大气,气体三路一端与气源连接,另一端经过三联阀中的空气阀三与还原剂喷射器连接。
进一步,还原剂储存容器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还原剂喷射器为喷射电磁阀。
进一步,冷却液控制阀为电磁阀。
进一步,三联阀为空气电磁阀。
本发明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开机解冻控制方法为:
系统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温度限值1,进入开机解冻状态;
系统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温度限值2,同时在打开空气阀后,检测到还原剂储存容器内的压力大于压力限值1,退出开机解冻状态;
在执行退出开机解冻状态后,首先关闭冷却液控制阀,关闭空气阀三,打开空气阀二,当压力降到压力限值2以下时,判定尿素罐中气体卸压;然后关闭空气阀二恢复系统的操作,将系统恢复到原始开机时的状态。此后,系统进入正常启动;
当经过计时1或2的时间后,如无法同时满足上述温度高于温度限值2和压力大于压力限值1,则系统判断解冻失败,进入故障处理程序。
本发明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系统运行时加热的控制方法为:
当温度低于温度限值3时,开启加热装置;当温度高于温度限值4时,关闭加热装置。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系统结构简单,部件数量少,成本低。
2)控制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安装和更换。
3)还原剂喷射部分具有低温条件下使用的解冻功能,避免管路结冰,安全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中:
1、压力传感器 2、温度传感器 3、电控线路
4、冷却液电磁阀 5、加热器 6、尿素喷射电磁阀
7、尿素管路 8、三联电磁阀 9、气体管路
10、气源
a、空气阀一 b、空气阀二 c、空气阀三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亿利汽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龙顺洪,未经天津亿利汽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龙顺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76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