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身纵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65640.5 | 申请日: | 2013-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2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袁坤;王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身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卡车车身的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卡车车身,纵梁结构为分段式结构,主要由地板前纵梁、地板后纵梁及后支承组成,并承载驾驶室重量。
卡车车身纵梁结构,地板前纵梁根据发动机空间布置,宽度与高度方向走势大,冲压成型难度高,后支承为冲压件,承载驾驶室重量。
地板前纵梁为普通板材,长度较长、冲压难度大,并且材料利用率较低;后支承为冲压件,单件冲压成型难度较大,易出现产品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安全、性能稳定、强度高的车身纵梁结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身纵梁结构,包括有地板前纵梁总成、地板中纵梁、地板后纵梁、后支承总成和安全带锁扣安装板;所述地板前纵梁总成、地板中纵梁、地板后纵梁和后支承总成依次连接;所述安全带锁扣安装板与地板后纵梁同后支承总成相对的一端连接;所述地板后纵梁的水平高度高于地板前纵梁总成的最高水平高度;
所述地板前纵梁总成包括有地板前纵梁、地板前纵梁前加强板、地板前纵梁后加强板、地板纵梁前封板和纵横梁连接螺母板;所述地板前纵梁前加强板连接地板前纵梁后加强板后设置于地板前纵梁的凹槽内;所述地板前纵梁的中间部位有向车身横向外侧凸出部;
所述地板前纵梁前加强板连接地板前纵梁后加强板的连接处为地板前纵梁向车身横向外侧凸出的起始边缘;所述地板前纵梁后加强板的另一端位于地板前纵梁向车身横向外侧凸出的顶点;
所述纵横梁连接螺母板连接于地板前纵梁与地板中纵梁相对的端部的下侧;所述地板纵梁前封板连接地板前纵梁与地板中纵梁相对的端部;
所述后支承总成由后下支承与后上支承连接组成。
所述地板前纵梁的中间部位向车身横向外侧凸出部呈弧形,地板前纵梁后加强板的一端位于弧顶部。
所述地板前纵梁分段由高强度钢压制成带有外延的凹槽,再经过焊接而成。
所述后下支承与后上支承通过拼焊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能够满足车身纵梁结构强度要求,满足冲压件冲压可行性,减轻车身重量;地板纵梁总成能够满足驾驶室碰撞试验要求、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地板纵梁总成示意图,
图2为地板纵梁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是地板前纵梁总成示意图,
图4是后支承总成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1.地板前纵梁总成 2.地板中纵梁 3.地板后纵梁 4.后支承总成 5.安全带锁扣安装板 6.地板前纵梁 7.地板前纵梁前加强板 8.地板前纵梁后加强板 9.地板纵梁前封板 10.纵横梁连接螺母板 11.后下支承 12.后上支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车身纵梁结构总成,包括有地板前纵梁总成1、地板中纵梁2、地板后纵梁3、后支承总成4和安全带锁扣安装板5;所述地板前纵梁总成1、地板中纵梁2、地板后纵梁3和后支承总成4依次连接。
所述安全带锁扣安装板5与地板后纵梁3同后支承总成4相对的一端连接;所述地板后纵梁3的水平高度高于地板前纵梁总成1的最高水平高度。
所述地板前纵梁总成1包括有地板前纵梁6、地板前纵梁前加强板7、地板前纵梁后加强板8、地板纵梁前封板9和纵横梁连接螺母板10;所述地板前纵梁前加强板7连接地板前纵梁后加强板8后设置于地板前纵梁6的凹槽内;所述地板前纵梁6的中间部位有向车身横向外侧凸出部。
所述地板前纵梁前加强板7连接地板前纵梁后加强板8的连接处为地板前纵梁6向车身横向外侧凸出的起始边缘;所述地板前纵梁后加强板的另一端位于地板前纵梁向车身横向外侧凸出的顶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地板前纵梁6的中间部位向车身横向外侧凸出部呈弧形,地板前纵梁后加强板的一端位于弧顶部。
所述纵横梁连接螺母板5连接于地板前纵梁6与地板中纵梁2相对的端部的下侧;所述地板纵梁前封板9连接地板前纵梁6与地板中纵梁2相对的端部。
所述地板前纵梁6分段由高强度钢压制成带有外延的凹槽,再经过焊接而成。所述地板前纵梁为激光拼焊件,并使用高强钢,有效传递碰撞能量,增加材料利用率、减轻车身重量。
所述后支承总成4由后下支承11与后上支承12连接组成。所述后下支承11与后上支承12通过拼焊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56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高低温环境模拟试验箱的保温结构
- 下一篇:井盖安全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