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织物面料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465016.5 | 申请日: | 2013-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6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 发明(设计)人: | 温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波波熊纺织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M23/12 | 分类号: | D06M23/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34 江苏省苏州市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织物 面料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织物面料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主要是在纤维制造阶段,将防蚊功能性物质加入纤维原料中,再经过纺丝过程来获得具有防蚊效果的纤维。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一是会增加纺丝的难度,而且纤维产品种类调节很困难;二是防蚊功能物质是平均分布在纤维中,而实际上只有处于纤维表面的防蚊功能物质能够起作用,大量位于纤维内部的物质无法扩散和挥发,也就无法起到防蚊作用,导致利用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技术简单、无毒无害、防蚊效果持久的新型织物面料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织物面料制造方法,将丙炔菊酯微胶囊混合在粘合剂中,将混合有丙炔菊酯微胶囊粘合剂涂刷在面料表面,对面料进行后整理和烘干。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粘合剂包括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丙炔菊酯微加入量为每1 公斤聚氨酯加入10 克丙炔菊酯微胶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 服装面料的基本性能由基础面料提供,面料的选择面广;(2) 可有效防止蚊叮虫咬的丙炔菊酯对人体无害,安全性可以放心;(3) 采用微胶囊技术保证了有效成分的逐步释放,使得防蚊效果长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一种新型织物面料制造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 将丙炔菊酯微胶囊混合在粘合剂中;
(2) 将混合有丙炔菊酯微胶囊粘合剂涂刷在面料表面;
(3) 对面料进行后整理和烘干。
其中,粘合剂包括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丙炔菊酯微加入量为每1公斤聚氨酯加入10 克丙炔菊酯微胶囊。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1) 普通纤维面料,这些纤维提供面料基本的服用性能,如穿着舒适性等;(2) 防蚊功能物质系采用广为人知的丙炔菊酯,将其制作为微胶囊,微胶囊技术是一项广为人知的技术,在此不详细描述;(3) 将丙炔菊酯微胶囊混合在粘合剂中,当粘合剂涂刷在面料表面时,可将丙炔菊酯微胶囊固定在面料表面,即可得到防蚊面料。
以下详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
采用普通的聚酯面料,粘合剂采用聚氨酯;将丙炔菊酯微胶囊加入聚氨酯中,加入量为每1 公斤聚氨酯加入10 克丙炔菊酯微胶囊,并混合均匀直到体系中没有结块;将聚酯面料通过普通的广为人知的后整理加工工序,只不过普通聚氨酯换成为本发明中的含丙炔菊酯微胶囊的聚氨酯,其它工艺参数无须改变;最后通过通常的烘干等工序,即可得到防蚊面料。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装面料的基本性能由基础面料提供,面料的选择面广,可有效防止蚊叮虫咬的丙炔菊酯对人体无害,安全性可以放心,采用微胶囊技术保证了有效成分的逐步释放,使得防蚊效果长久。
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不难看出本发明是一种技术简单、无毒无害、防蚊效果持久的防蚊织物面料制造方法。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波波熊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波波熊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50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率的烟草苗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新型阻燃面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