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α相多孔片状氢氧化镍微球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61997.6 | 申请日: | 2013-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8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程继鹏;张静;刘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53/04 | 分类号: | C01G53/04;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多孔 片状 氢氧化 镍微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氢氧化镍微球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制备α相多孔片状氢氧化镍微球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微粉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形状和尺寸,微米和纳米无机材料形貌和尺寸的控制制备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通过自组装形成的有序纳米材料,其特殊的性能备受关注。多孔无机材料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如催化作用、离子交换、储能电极材料等领域,因此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氢氧化镍作为一种过渡金属氢氧化物,是一种重要的电极材料,具有六方层状结构,且价格相对低。多孔结构的氢氧化镍能被用于储能电极、催化剂等领域。众所周知,氢氧化镍具有六方层状结构,存在两种不同的晶型:即α相和β相。α相氢氧化镍层的间距较大,有利于电解液的迁移和渗透,从而使电极材料得以充分利用,所以近几年将α相的氢氧化镍作为电极材料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对α相氢氧化镍研究的不断进行,研究人员已经合成了不同形态的α相氢氧化镍,如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片,花状和多孔结构等。合成α相氢氧化镍的方法很多,如固相法、共沉淀法、水热法、溶剂热法和微波辐射法。但这些方法通常反应时间长、所需溶剂或有毒或成本高,或者需要使用表面活性剂等。因此有必要开发制备工艺简单,效率高,无需特殊设备设施的制备方法,以期克服上述方法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较温和条件下快速制备α相多孔片状氢氧化镍微球的方法。
本发明的α相多孔片状氢氧化镍微球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镍盐充分溶解于水中,配制镍离子浓度为0.01~1mol/L的镍盐水溶液;
2) 将六次甲基四胺加入到步骤1)的镍盐水溶液中,六次甲基四胺与镍盐的摩尔比为1:1~3:1,室温下搅拌溶解均匀后,装入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高压反应釜中,密闭反应釜,将其加热到150~210℃,保温1~2小时;
3)将步骤2)所得的产物过滤,用水反复洗涤,干燥,得到α相多孔片状氢氧化镍微球。
本发明中所述的镍盐可以是硝酸镍、氯化镍和醋酸镍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上述步骤2)中优选六次甲基四胺与镍盐的摩尔比为1.5:1。
本发明方法制得的α相多孔片状氢氧化镍微球是由α相氢氧化镍纳米片组成,组合的纳米片之间形成了大量的孔洞,其外形呈球状,尺寸约为2~20μm左右。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制得产物纯度高,产率高。
2)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条件温和。
3)产品形貌规则,颗粒尺寸约为2~20μm。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六次甲基四胺/镍盐摩尔比=1:1、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小时的XRD图谱;
图2是实施例1六次甲基四胺/镍盐摩尔比=1:1、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小时的SEM照片;
图3是实施例2六次甲基四胺/镍盐摩尔比=1.5: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2小时的XRD图谱;
图4是实施例2六次甲基四胺/镍盐摩尔比=1.5: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2小时的SEM照片;
图5是实施例3六次甲基四胺/镍盐摩尔比=2:1、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1小时的XRD图谱;
图6是实施例3六次甲基四胺/镍盐摩尔比=2:1、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1小时的SEM照片;
图7是实施例4六次甲基四胺/镍盐摩尔比=3:1、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2小时的XRD图谱;
图8是实施例4六次甲基四胺/镍盐摩尔比=3:1、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2小时的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硝酸镍0.02mol,然后加入500mL蒸馏水,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室温下加入0.02 mol 六次甲基四胺,搅拌溶解均匀后,加入反应釜,密闭后在150℃下反应1小时。反应结束后,将产物过滤,用水反复洗涤,120℃干燥,得到α相多孔片状氢氧化镍微球。
采用日本岛津XRD-6000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表征产物晶相结构,采用Cu Kα射线,波长为0.15406纳米,管压40kV,管电流40mA;采用日本日立公司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产物形貌,工作电压5k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19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