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硫电池添加剂、含有该添加剂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9358.6 | 申请日: | 2013-10-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0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周成冈;黄子沛;张珊;李琦旸;吴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周宗贵;刘荣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添加剂 含有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锂硫电池中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添加剂为均含有强弧对电子基团的RNA、核糖核苷酸、DNA、脱氧核苷酸单体、碱基对或磷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弧对电子基团为-P=O、-C=O、-OH、-NH或-NH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NA包括由单独的核糖核苷酸单体和碱基对以任意组合组装而成的任意长度的RN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NA包括由单独的脱氧核苷酸单体和碱基对以任意组合组装而成的任意长度的单链或双链的DN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脂为磷脂酸、磷酸甘油酯、鞘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双磷脂酰甘油以及磷脂酰丝氨酸中的一种以上。
6.一种添加有权利要求1所述添加剂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导电剂、电化学活性物质以及添加剂组成,所述的导电剂为碳材料,具体为天然碳材料或合成碳材料,导电剂在正极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30~70wt%;所述的电化学活性物质为硫,硫在正极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30~70wt%;所述的添加剂为均含有强弧对电子基团的RNA、核糖核苷酸、DNA、脱氧核苷酸单体、碱基对或磷脂,添加剂在正极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01~5wt%。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将添加剂负载在碳材料中,然后采用球磨法、熔融吸入法或化学合成法将负载有添加剂的碳材料与硫混合;或者为:采用球磨法、熔融吸入法或化学合成法将碳材料与硫混合后制得混合材料,再将添加剂负载在混合材料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添加剂负载在碳材料或混合材料中的方法为物理吸附法或单体组装法或化学反应法。
9.一种涂覆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极材料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正极材料和粘结剂按照9: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并分散在分散剂中,制得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覆在铝箔上制成片,烘干、辊压后制得正极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聚氧乙烯以及环糊精中的一种,分散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或超纯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935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