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震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56160.2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3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清;陈根泽;谭文斌;郝永珍;谷彬芳;金兆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山牧新材料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8/08;C04B14/06;C04B16/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震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震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密度的逐渐增大,地震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了,而我国近几年来,地震也较为频繁,所以做好建筑避震工作意义重大。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时会产生横向和竖向的地震波,这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跳动性和摆动性的挤压,从而使得混凝土结构出现开裂的状况,对其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上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目前,我国还没有混凝土抗震方面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市场上有各种混凝土添加剂,但是却效果都不是十分的显著,无法解决混凝土受到载荷作用下的开裂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目前对抗震的市场需求,提出一种抗震混凝土,能够有效的抵抗地震波产生的横向和竖向的地震波作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震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的配比原料制成:
所述抗震剂原料配制重量组份为:10-15份的工业硫酸铝、3-5份的高强仿钢丝纤维、0.1-0.5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8-15份的硅灰、30-48份的硬石膏、24-35份的硫铝酸盐熟料和4-8份的活性激发剂。
所述活性激发剂为氢氧化钙。
所述高强仿钢丝纤维是由聚丙烯为原料,经过波纹成型工艺加工而成。
所述聚合纤维原料配制重量组份为:70-90份的聚乙烯醇纤维和10-30份的聚丙烯纤维。
一种抗震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水泥、粉煤灰、河沙和水混合,并搅拌均匀,制成混合物;
(2)配置抗震剂:将配方量的工业硫酸铝、硅灰、硬石膏和硫铝酸盐熟料混合后研磨,再加入配方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高强仿钢丝纤维和活性激发剂混合搅拌,制成抗震剂;
(3)配置聚合纤维:将配方量的聚乙烯醇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后搅拌均匀,制成聚合纤维;
(4)分别取配方量的抗震剂和聚合纤维,并将其一同加入步骤(1)中制成的混合物中,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即可。
作为优选方案,所有搅拌时间都控制在25-30min。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2)中各配方量原材料需研磨至表面积为200-300m2/K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添加了抗震剂,抗震剂中的工业硫酸铝能够补偿混凝土早期产生的塑形收缩,避免混凝土早期产生各龄期产生的较大的收缩,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混凝土产生的裂缝,降低结构因收缩产生开裂可能;硅灰可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磨性,大大提升混凝土的耐磨性能力,增加混凝土的韧性;高强仿钢丝纤维依靠无数条纤维在混凝土中形成网状的支撑体系来延缓和阻止混凝土由于塑性收缩产生的早期塑性裂缝,并能够在混凝土内部起到牵拉的作用,进一步增加混凝土的韧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能够引入大量分布均匀的微小稳定气泡,从而大幅度提高弹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抗震混凝土的重量比例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山牧新材料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山牧新材料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61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