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美洲大蠊的超高压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6001.2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4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舒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5/64 | 分类号: | A61K35/64;A61P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美洲 超高压 提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美洲大蠊的超高压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美洲大蠊粉末,加入水或浓度为50%~90%乙醇溶液,超高压提取1~5次,每次5~20min,即得提取液,其中,超高压提取的压强为100‑800MPa,温度为20~80℃;(2)过滤步骤(1)的提取液,得上清液,浓缩,得浓缩液;(3)将步骤(2)的浓缩液冷藏24~48h,去除上层油脂,离心,得上清液,浓缩,干燥,粉碎,即可。本发明超高压提取方法可以有效提取美洲大蠊的有效成分,收率高,操作简便,应用前景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美洲大蠊的超高压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为昆虫纲有翅亚纲蜚蠊目蜚蠊科大蠊属昆虫,俗称“蟑螂”,其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中把它列为中品,谓“味:咸、寒;治:血瘀证坚寒热、破积聚、喉咽闭、内寒无子”。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传统中医药资源研究开发的重视,有些学者其进一步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以美洲大蠊醇提物纯化制成的产品“康复新液”,在烧伤、烫伤等外伤创面的治疗上取得的良好疗效。
美洲大蠊的有效成分有氨基酸、肽类、蜚蠊酮以及微量元素等。目前,美洲大蠊的提取通常采用浸提法、回流提取法、闪式提取法等常规方法,如专利号:ZL200610021993.6,发明名称:“美洲大蠊提取物、含该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美洲大蠊提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美洲大蠊粉碎,加石油醚,在温度5~20℃下浸泡,过滤,滤渣挥干;b、取步骤a所得滤渣,采用水提醇沉或醇提水沉法提取,静置;静置后的药液,弃上层油脂,过滤,得下层药液;其中,水提醇沉法中醇沉时,加入的乙醇浓度为:75~95%w/w;或,醇提水沉法时,加入的乙醇浓度为:60~80%w/w;c、所得b步骤所得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得清膏;d、按每1000g美洲大蠊使用40~60ml甘油的用量取甘油,与c步骤所述的清膏混合,即得美洲大蠊提取物。然而,现有提取方法难以有效保留氨基酸和肽等有效成分。
超高压提取(u ltrah igh-pressure ex traction,UHPE),也称超高冷等静压提取,是指用100~1000MPa的流体静压力作用于提取溶剂和中药的混合液上,并在预定压力下保持一段时间,使植物细胞内外压力达到平衡后迅速卸压。由于细胞内外渗透压力忽然增大,细胞膜的结构发生变化,使得细胞内的有效成分能够穿过细胞的各种膜而转移到细胞外的提取液中,达到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目的。超高压提取可以有效提取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和生物碱类等有效成。
目前,未见采用超高压方法提取美洲大蠊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美洲大蠊的超高压提取方法。
本发明美洲大蠊的超高压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美洲大蠊粉末,以水或浓度为50%~90%乙醇溶液为溶剂,超高压提取1~5次,每次5~20min,即得提取液,其中,超高压提取的压强为100-800MPa,温度为20~80℃;
(2)过滤步骤(1)的提取液,得上清液,浓缩,得浓缩液;
(3)将步骤(2)的浓缩液冷藏24~48h,去除上层油脂,离心,得上清液,浓缩,干燥,粉碎,即可。
步骤(1)中,美洲大蠊粉末的粒度为20~80目。
步骤(1)中,所述溶剂的用量为美洲大蠊的6~10倍(v/w)。优选地,所述溶剂的用量为美洲大蠊的6~8倍(v/w)。
步骤(1)中,所述乙醇溶液的浓度为65%~75%。优选地,所述乙醇溶液的浓度为70%。
步骤(1)中,所述超高压提取的次数为2~3次,提取时间为15~20min。
步骤(1)中,所述超高压提取的压强为200~60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60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