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的不间断式低负压吸痰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55651.5 申请日: 2013-09-30
公开(公告)号: CN103495212A 公开(公告)日: 2014-01-08
发明(设计)人: 周秀红 申请(专利权)人: 周秀红
主分类号: A61M1/00 分类号: A61M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应用于 气管 插管 患者 不间断 式低负压吸痰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气管插管患者的吸痰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的不间断式低负压吸痰方法。

背景技术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减弱,不能有效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常常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来维持气道通畅。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受到干扰,声门因有管道通过二不能关闭,不能形成气道高压,不能有效咳嗽,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淤积、阻塞而出现通气不足,因此吸痰成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唯一方法。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不良后果,如低氧血症、气道黏膜损伤、肺不张、支气管痉挛、感染、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人工气道阻塞等。传统的吸痰方法为压力300-400mmHg,持续吸引时间<15s,未吸干净时需要间隔2-3分钟再吸引,在临床工作中往往不能有效解决病人气道梗阻问题,相反对病人刺激大,气道损伤明显,吸痰并发症也较多。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的不间断式低负压吸痰方法,采取不间断式低负压吸痰既能降低病人对吸痰刺激的不适感,减轻气道黏膜损伤,同时一次操作能彻底有效吸引气道分泌物而不影响病人生命体征,大大减少吸痰次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的不间断式低负压吸痰方法,当出现下述情况时进行吸痰操作:病人有痰但咳嗽无力;听到明显的痰鸣音;气道梗阻SPO2下降;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听诊肺部有大量湿罗音;为了减少肺部感染,在无明显气道梗阻的情况下,先吸鼻腔后吸气道;采用100-150mmHg压力吸痰,紧急气道(病人严重缺氧紫绀)时以最快解除气道梗阻的最大压力为准;吸痰管大小根据痰液性质决定;吸痰管插入深度以超过气管插管末端1cm为宜,一般34-35cm,有附加物时加上附加物的长度。

所述吸痰管大小选择为:I度痰液稀薄白色;II度痰液黄白色粘稠但容易冲洗;III度痰液极粘稠不易冲洗。除III度以外均选择8号或10号吸痰管吸引,以减轻气道黏膜损伤。

所述吸痰操作采用半卧位吸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取不间断式低负压吸痰,经多次试验选取100-150mmHg压力吸痰,既能降低病人对吸痰刺激的不适感,减轻气道黏膜损伤,同时一次操作能彻底有效吸引气道分泌物而不影响病人生命体征,大大减少吸痰次数。能有效解决病人气道梗阻问题,对病人刺激小,减少了气道损伤及吸痰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需要建立气管插管者纳入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22例,年龄42-78岁,平均(52.7±10.2)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8分,采用随机分组,诊疗方案统一采取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和协定医嘱治疗。

材料和方法

1.2.1气道用物:气管插管采用YZB/THA1309-2009《医用气管插管》,型号根据病人体型选择。吸痰管采用苏州市百世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ZB/苏0003-2010吸痰管,根据病人痰液性质选择8号-12号。气道湿化使用YZB/ITA1051-2009《一次性湿热交换器》(人工鼻)来代替传统气道湿化方法。

1.2.2吸痰方法:所有护士经过统一标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执行吸痰操作。①吸痰时机: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病人需要吸痰,病人有痰但咳嗽无力;听到明显的痰鸣音;气道梗阻SPO2下降;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听诊肺部有大量湿罗音。②吸痰顺序:为了减少肺部感染,在无明显气道梗阻的情况下,建议先吸鼻腔后吸气道,不建议吸口腔,防止刺激病人咽喉部引起呕吐。③吸痰压力:100-150mmHg,紧急气道(病人严重缺氧紫绀)时以最快解除气道梗阻的最大压力为准。④吸痰管大小:根据痰液性质决定,I度痰液稀薄白色;II度痰液黄白色粘稠但容易冲洗;III度痰液极粘稠不易冲洗。除III度以外均选择8号或10号吸痰管吸引,以减轻气道黏膜损伤。⑤吸痰管插入深度:以超过气管插管末端1cm为宜,一般34-35cm,有附加物时加上附加物的长度。

1.2.3气道湿化管理:气道湿化的效果取决于病人液体补充是否适宜,我们通常从病人生理需求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三个方面综合评估病人液体需求,静脉补充结合胃肠道补充每天需要的液体,在液体足够的基础上采用人工鼻湿化,每班评估病人痰液及气道湿化情况,动态调整每日液体需求量及时补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秀红,未经周秀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56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