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偏泵浦合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5393.0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7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泉;刘怀亮;朱少军;李成宽;岳超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朗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2 | 分类号: | G02B6/32;G02B6/293;G02B6/27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偏泵浦合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激光器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偏泵浦合束器。
背景技术
激光具有高亮度,准直性好,能量密度大等特点。高能量的激光被广泛地运用于金属切割、打标、医疗器械的精密加工中。光纤激光器在高速率大容量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高精度光纤传感技术和大功率激光等方面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技术优势。光纤激光器中泵浦光对信号光的泵浦效率是实现光纤激光器高功率输出的关键之一。合束器是一种将泵浦光与信号光输入进同一光纤中并让泵浦光对信号光有效的泵浦的光器件。光纤的结构一般包括中心的纤芯、中间层的包层和最外层的涂覆层;信号光一般在纤芯中传输;包层用来让信号光发生全反射,以使信号在纤芯中传输;涂覆层用来防止纤芯及包层受灰尘、水渍的污染。YVO4(钒酸钇)单晶是一种具有优良物理光学性能的双折射晶体材料。该晶体透光范围宽,透过率高、双折射系数大、并易于加工。因此,YVO4晶体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领域。偏振合束器,一般是基于YVO4晶体,利用其双折射效应,把两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光束合束。消光比指激光功率在逻辑“1”的平均功率和在逻辑“0”的平均功率之比,即检偏振器相对于被检偏振器的最大透过光强与最小透过光强之比。消光比的不足容易引起对码元的误判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光通信的发展,以及对偏振光的广泛使用,提高其消光比,减小保偏合束器中信号光的消光比损耗相当重要。
当前的泵浦合束器,其利用拉锥熔融方式,由于其模式转换问题的存在,影响器件的消光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偏泵浦合束器,旨在解决当前拉锥熔融方式制作的泵浦合束器中由于模式转换而影响消光比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保偏泵浦合束器,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中沿该第一套管轴向依次安装有双光纤准直器、滤波片、第一楔角片和单光纤准直器;所述单光纤准直器包括第一准直透镜和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光的第一保偏光纤,所述第一保偏光纤设于所述第一准直透镜远离所述双光纤准直器的一侧;所述双光纤准直器包括第二套管、第二楔角片、第二准直透镜、用于发射泵浦光的泵浦光纤以及用于对应接收所述第一保偏光纤发射的信号光或向所述第一保偏光纤发射信号光的双包层保偏光纤;所述信号光透射所述滤波片,所述泵浦光经所述滤波片反射至所述双包层保偏光纤的包层中;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二准直透镜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楔角片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二准直透镜设于所述第二楔角片靠近所述单光纤准直器的一侧,所述泵浦光纤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套管插装入所述第二楔角片中,所述双包层保偏光纤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套管插装入所述第二楔角片中,所述泵浦光纤与所述双包层保偏光纤均通过固化胶与所述第二套管固定相连。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1)双包层保偏光纤的一端穿过第二套管,并通过固化胶与第二套管固定相连,且双包层保偏光纤的该端插装入第二楔角片中。通过第二套管和第二楔角片来防止双包层光纤的纤芯转动,从而使得该保偏泵浦合束器中信号光消光比损耗小。
2)泵浦光纤发射的泵浦光经滤波片反射至双包层保偏光纤的包层中,以对双包层光纤纤芯中信号光进行泵浦,泵浦效率高。
3)采用微光学方式替代拉锥熔融方式,解决了采用拉锥熔融方式制作的泵浦合束器中由于模式转换而影响消光比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偏泵浦合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偏泵浦合束器,包括第一套管10,第一套管10中沿该第一套管10轴向依次安装有双光纤准直器20、滤波片30、第一楔角片40和单光纤准直器50。
单光纤准直器50包括第一准直透镜51和第一保偏光纤52。第一保偏光纤52设于第一准直透镜51远离双光纤准直器20的一侧,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光。当第一保偏光纤52发射信号光时,第一准直透镜51用于将第一保偏光纤52发射的信号光进行准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朗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朗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53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载具机构
- 下一篇:用于输送燃料的喷射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