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眩光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1736.6 | 申请日: | 2013-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9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吴进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来奇偏光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C09D163/00;C09D175/14;C09D7/12;G02B5/30;G02B1/11;G02B1/1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2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眩光 隔热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防眩光隔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复合在一起的抗磨层、陶瓷隔热层、偏光层、保护层及胶粘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磨层是由PET薄膜涂布一层由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调配而成的UV强化剂构成;
所述陶瓷隔热层是应用纳米技术将耐高温极稳定的陶瓷材料均匀溅射到高张力的基材层上;
所述偏光层是采用具有优良的耐湿耐热耐晒性能的染系偏光膜,其透过率大于33%,偏光率大于99%;
所述的保护层为光学级的PET或PA或PMMA或PC或TAC中的一种,其光轴偏差小于5度,位相差值小于20;
所述胶粘层为安装胶粘剂PSA胶,其由耐候性良好高透明的丙烯酸酯胶粘剂组成;并在胶中均匀混合UV吸收剂,可阻隔99%的紫外线。
3.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防眩光隔热膜的方法,以高强度、高透明PET聚酯膜为安全基层,在其一面利用纳米技术将耐高温极稳定的氮化钛陶瓷材料溅射在基材层上形成纳米级的陶瓷层,从而制得隔热层,起到隔热作用;向上,在安全基层的另一面复合上一层抗磨层,向下,在陶瓷隔热层上依次复合上偏光层、保护层及具有防UV功能的胶粘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磨层的是采用涂布方式在PET薄膜材料上涂上一层由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调配而成的UV强化剂,硬度高达4H,其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1,在PET薄膜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乙酸乙酯来充当PET与强化剂间的架桥;
步骤1.2,在上述涂布面再涂布上由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调配而成的UV强化剂;
步骤1.3,预烘干,采用分段式预烘干方法,即分三段预烘干,温度分别为60℃,70℃及80℃,烘干时间分别为10S,20S及30S;
步骤1.4,固化,所用的强化剂为UV固化型,预烘干后进入UV生成系统固化,UV生成系统采用卤素灯,UV波长集中在265nm,强度为250~300mJ/cm2;
所述隔热层的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2.1,将高分子材料环氧树脂,纳米级氮化钛,粒径范围为20-80nm,改性聚硅氧烷,水或乙醇及改性胺类聚合物按如下的质量份数通过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成涂料;
环氧树脂 50~70
纳米级氮化钛 3~7
水/乙醇 20~28
改性聚硅氧烷 0.5~1.5
改性胺类环氧固化剂 3~7
步骤2.2,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将涂料均匀涂覆在透明安全基层上,涂层厚度10~50um;
步骤2.3,干燥,温度50-130℃,干燥时间1-2小时;
所述偏光层的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3.1是膨润,使用25℃-35℃的纯水膨润,膨润时间4-10分钟;
步骤4.2是染色,偶氮偏光染料分为红色,蓝色,黄色及橙色四种,根据所需的颜色将各色染料按一定比例配成染液,温度35℃-50℃,染色时间2-6分钟;
步骤4.3是交联,交联药液配方为3%~5%的碘化钾及2%~4%的硼酸,温度为30℃-50℃,交联时间5-15分钟;
步骤2.4是补色,补色药液配方为3%~5%的碘化钾及1.5%~3.5%的硼酸,温度为30℃-50℃,补色时间1-3分钟;
步骤4.5是干燥,烘箱温度40℃-80℃,干燥时间2-10分钟;
所述胶粘层为安装胶粘剂PSA胶,其由耐候性良好高透明的丙烯酸酯胶粘剂组成;并在胶中均匀混合UV吸收剂,可阻隔99%的紫外线;其与保护层的复合方式如下:
步骤5.1,将由耐候性良好高透明的丙烯酸酯胶粘剂组成的PSA胶液涂布在PET离型膜上,根据胶黏剂的固含量控制好涂布层厚度,确保干燥后胶的厚度为7~10um;
步骤5.2,在80℃温度条件下烘干2min后转贴于表面经电火花处理的保护层上;
步骤5.3,于常温下放置一天熟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来奇偏光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来奇偏光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173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