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铸铁表面处理剂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51396.7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6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00 | 分类号: | C25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铁 表面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处理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铸铁材料表面防腐处理用处理剂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金属表面的耐腐蚀性,通常会使用铬酸盐处理金属表面或使用磷酸盐处理金属表面。但是在采用铬酸盐或磷酸盐进行金属表面处理过程中的废水等对环境及劳动者的身体有严重的损害,随着世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增强,现使用铬酸盐或磷酸盐受到的严格的限制。
虽然磷酸盐进行金属表面处理过程中,对劳动者的伤害较小,但是在后序的废水中富磷化问题严重,以及在使用磷酸盐的工艺中也不可避免的使用含铬盐,因此,现许多国家都禁止使用铬酸盐或磷酸盐为金属表面处理剂。
现能够替代铬酸盐或磷酸盐的无铬金属表面处理剂基本上使用的都是锆类金属表面处理剂、钛类金属表面处理剂或锆-钛类表面处理剂。这类处理剂一般是用卤素替代磷酸根,其中特别是氟离子在无铬金属表面处理剂中的成膜过程或成膜后同基体的结合相对最紧固。
但是,现技术中的所有无铬酸盐金属表面处理或磷酸盐金属表面处理,依然无法同使用铬酸盐或磷酸盐金属表面处理的效果比,而且在耐腐蚀性方面也有差别,并且后序的涂膜附着性也有差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铸铁表面防腐处理剂,通过本金属表面处理剂能够在待处理基体上形成覆膜,该覆膜的性能基本上接近由铬酸盐或磷酸盐对金属表面的处理效果,并且对后序的涂膜附着性也较大的提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铸铁表面处理剂,由氟化钛、硝酸锆、氟化锆、氨基硅烷、1,2-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烷和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己烷组成;氟化钛、硝酸锆和氟化锆以金属元素换算占处理剂总量的110-140ppm或550-650ppm,其中,氟化钛与硝酸锆和氟化锆的金属元素原子的比为1:1-1:3,硝酸锆和氟化锆的金属元素原子的比为2:5;氨基硅烷与1,2-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烷和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己烷以摩尔比为17:3-9:1,其中,1,2-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烷和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己烷以摩尔比为1:1;所述处理剂中还包括有10-50ppm的游离氟离子,且处理剂的PF值为3.2-4.5。
所述的氨基硅烷包括有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处理剂中含有选自钙化合物、镁化合物或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钙化合物浓度为30-50ppm,镁化合物或锶化合物的浓度为30-100ppm。
所述处理剂中含有硝酸根,100-30000ppm。
所述铸铁表面防腐处理剂中包含有水溶性或水分散性有机树脂,以固体成份浓度计50-1000ppm。
所述金属表面处理剂中进一步包含有选自硝酸、硫酸、磷酸及它们的盐,其以固体成份浓度计量为50-10000ppm。
一种铸铁表面防腐处理方法,将铸铁材料设置于电镀装置的阴极并与防腐处理剂中进行电解处理。
电解后的铸件材料依次放置于含有钴、镍、锡、铜、钛或锆的至少1种元素的化合物的酸性水溶液中5-30秒;
包含有水溶性或水分散性有机树脂的铸铁表面防腐处理剂中5-30秒;
包含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铸铁表面防腐处理剂中5-30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含钛化合物及含锆化合物的使用比例,提高了在待处理金属表面的覆膜效果及后工序的涂膜附着性,并且通过对氨基硅烷与1,2-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烷和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己烷的组成比,提高了覆膜的耐腐蚀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13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车辆的驻车锁定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