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铰链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1062.X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0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兰翠芹;朱鹏飞;颜琪;张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家智铭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5/02 | 分类号: | E05D5/02;E05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郝亮 |
地址: | 10005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铰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铰接机构,具体说是一种铰链。尤指门用或窗用铰链。
背景技术
目前,门上通常安装铰链实现门体和门框间的转动连接,窗上通常安装铰链实现窗体和窗框间的转动连接。但现有的铰链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弹簧弹力较小,不具有提供转动助力的功能,而且对外无法提供铰链转动角度的信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内置片状螺旋弹簧作为转动助力,还可内置位置传感器对外提供铰链转动角度的信号,使用方便、省力。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与门体或窗体固定连接的外部旋转套筒2,其包括一中空柱体21,
用于与门框或窗框固定连接的上部固定套筒1,设于中空柱体21的上端,且与外部旋转套筒2转动连接,
中空柱体21内沿纵向轴线设有空心轴3,
空心轴3与上部固定套筒1固定连接,
中空柱体21内设有片状螺旋弹簧4和/或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片状螺旋弹簧4由一整块金属薄片螺旋缠绕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片状螺旋弹簧4采用强度等级为Ⅱ级的热处理弹簧钢带,宽度75~100mm,厚度0.45~1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片状螺旋弹簧4套装于空心轴3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位置传感器5为角度传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位置传感器5为非接触式角度传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非接触式角度传感器的型号为WDH22霍尔式非接触角度传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位置传感器5的安装数量为一个,固定安装在空心轴3下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位置传感器5的安装数量为两个,均分别固定安装在空心轴3下端;或两个位置传感器5一上一下分别设于空心轴3的上端和下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片状螺旋弹簧4的内端设有折弯部41,折弯部41固定在空心轴3上,
片状螺旋弹簧4的外端设有弯钩部42,
中空柱体21的内壁上设有与弯钩部42适配的限位机构24。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述限位机构24为一凸块或凸条或L形折弯部件或U形折弯部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中空柱体21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安装槽,限位机构24可拆装的插装在安装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部旋转套筒2包括:
基座23,中空柱体21固定在基座23的顶面,
基座23的侧面设有下端过线机构22,下端过线机构22上设有下端过线槽25,
基座23沿纵向轴线设有一通孔,通孔将中空柱体21内部和下端过线槽25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部固定套筒1包括:
顶盖11,其下端设有空心轴3固定座,
顶盖11的侧面设有上端过线机构12,上端过线机构12上设有上端过线槽13,
顶盖11沿纵向轴线设有一通孔,通孔将中空柱体21内部和上端过线槽13连通。
本发明所述的铰链,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内置片状螺旋弹簧作为转动助力,还可内置位置传感器对外提供铰链转动角度的信号,使用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3片状螺旋弹簧安装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铰链,包括:
用于与门体或窗体固定连接的外部旋转套筒2,其包括一中空柱体21,
用于与门框或窗框固定连接的上部固定套筒1,设于中空柱体21的上端,且与外部旋转套筒2转动连接,
中空柱体21内沿纵向轴线设有空心轴3,
空心轴3与上部固定套筒1固定连接,当上部固定套筒1与外部旋转套筒2相对转动实现开门(开窗)或闭门(闭窗)时,空心轴3随着上部固定套筒1一同转动,
中空柱体21内设有片状螺旋弹簧4和/或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家智铭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家智铭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10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