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不溶固体微米粉体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0454.4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4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甲辰;肖强;左强;张琳;邹国元;刘宝存;赵同科;宫延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A01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不溶 固体 微米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不溶固体微米粉体的用途。
背景技术
纳米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研究涉及了纳米SiO2、肥料的纳米包膜材料、纳米稀土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其中王荔军探讨了纳米SiO2防护植株免遭病菌侵害,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实际上,粒子尺度对生物体毒害作用的关联是至关重要的指标。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已知纳米颗粒比大一些的颗粒能更多地沉积于肺内,也更深入于肺组织内。在美国进行的一项长达20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10μm,空气中2.5μm每增加100μg.m-3,人群肺癌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2%~19%;空气中10μm每增加50μg.m-3,住院病人增加3%~6%,而2.5μm每增加50μg.m-3,住院病人增加25%,可见粒径对疾病的影响是显著的。试验大鼠在含有粒径为20nm的聚四氟乙烯(“特氟龙”塑料)颗粒的空气中待15min,大多数在随后4h内死亡,而另一组生活在含直径为120nm颗粒的空气中的大鼠则安然无恙。Hansen把大鼠两侧皮下对称植入相同类型的纳米颗粒,分别是TiO2、SiO2、Ni、Co和PVC。评价5种不同生物材料在两种截然不同粒径(大块的样品和纳米颗粒材料)直接接触皮下和肌肉组织6个月的情况。病理结果表明这些纳米颗粒在肿瘤发生和炎性反应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由此可见,虽然纳米材料具备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改善农产品品质等功效,但是由于其毒性对制备、应用操作者和环境中动物的危害极大,所以制备、应用防护要求较高,况且制备难度较大、效率低下,农业应用前景受到严重限制。为此,选择大于PM2.5的常见、价格低廉、制备容易、无毒无害的绿色微米材料在植物生长领域的应用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不溶固体微米粉体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非水溶性的固体微米粉体的如下任一所述应用:
1)促进植物对氮、磷和/或钾的吸收;
2)提高植物产量和改善植物品质。
所述应用具体为如下应用一或二:
所述应用一为将所述粉体与植物种子混合进行拌种;
所述应用二为将所述粉体与肥料混拌作为基肥或追肥施用。
其中,所述粉体的粒径为2.5-50μm,具体为2.94、3.56、3.57、3.68、4.56、4.76、5.34、5.45、6.42、6.54、6.78、7.56、8.12、8.69、8.76、9.58、10.54、10.63、11.20、14.23、15.67、18.97、39.0、41.2、41.6、42.1、43.2、43.5、43.8、45.5、45.6、45.7、45.9、46.5、46.8、46.9、47.9、48.9、48.5、49.8、2.94-49.8、2.94-18.97或39.0-49.8μm;
所述粉体是含有作物营养必需或有益元素的非水溶性固体化合物或矿石;
具体的,构成所述粉体的材料选自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碳酸钙、硫酸钙、碳酸镁、三氧化铁、四氧化三铁、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生物碳、石墨、碳黑、褐煤、磷矿石、沸石、凹凸棒、云母、氧化锌、氧化铜、石英砂和二氧化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应用一中,粉体与植物种子的质量比为0.001-5:100,具体为0.005-4.85:100;
所述应用一中,拌种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清水浸泡种子0.5-24小时后控水,但保持种子表皮潮湿,然后按配比将粉体与植物的种子混合均匀,使所述粉体均匀附着在每粒种子的表皮;
所述应用二中,所述肥料选自单元素肥料、复混肥、有机肥、微肥、菌肥和水溶性肥料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粉体与肥料的质量比为0.01-10:100;具体为0.05-4.75:100、0.1-0.15:100、0.1-4.75:100或0.15-4.75:100;
上述应用中,所述植物均选自农作物、蔬菜和花卉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所述农作物为玉米、小麦、花生或大豆;
所述蔬菜为西红柿、芹菜或菠菜;
所述花卉为水仙、郁金香、唐菖蒲或仙客来。
所述改善植物品质为如下任意一种:
1)提高蔬菜可食用部分中的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04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